第(1/3)頁 吃卡拿要,這里面拿就是拿回扣。 這價值三萬貫,兩萬七千貫抵價,就是三千貫的差距。 連李綱也開始貪腐了嗎? 今天的計省顯然是有備而來,準備極為充分。 趙桓看著李綱,而李綱卻面不改色,看著計省的吳桐,再看著宇文虛中,嘆了一口氣。 這事他的確做了,他還需要對政務不是非常精通的趙桓,解釋這其中的道理。 “折價抵沖房屋拆除的費用,是陳沖建議臣做的。官家。”李綱說道。 嗯?這就學會甩鍋了?這還是自己認識的李綱嗎? 李綱看到趙桓疑問的神情,解釋道“官家,此事是臣做的,和陳沖沒有多少關系,陳沖只是建議。” “官家知道為何汴京不宵禁嗎?”李綱突然問了一個不相關的問題。 趙桓點頭說道“太祖時太祖親自下的詔書,不設宵禁,我知道此事。” “太祖皇帝定下的祖訓,不設宵禁,太宗、真宗、仁宗是多次實行宵禁,但是都無疾而終。” “太祖時,當時汴京人丁已然百萬之眾,這還是在籍的汴京城人丁。官家可知現在汴京人丁幾何?” “一百三十四萬!這都是在籍人數,往來行商,還有行商隨從,已經來汴京城的學子,農夫工丁,這些流動人口,更是多到無法統計。” “百年來,汴京城不斷的擴建,四次推倒城墻擴建,但是依舊有無數的農夫工丁居住在汴京城外,日出進城工坊做工,日落坊市里商鋪和茶館人滿為患。這些人都是不在籍。” 趙桓點了點頭,汴京繁華,人丁興旺。他想了想問道“這和你這低價抵沖拆款有何關系?” 李綱回答道“真是如此,導致了汴京地貴啊。從乾德年間的兩進的院子作價五千貫,到現在汴京的兩進院子已經十數萬貫了,官家。” “隨著商改,汴京人丁還在不斷的增加著。這院落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吳少卿問臣,兩千萬貫夠臣折騰嗎?臣可以告訴吳少卿,不夠。” 吳桐一愣,兩千萬貫!之前國庫一年的稅賦也就萬萬貫而已! 他大聲的問道“你這是想做什么?兩千萬還不夠,是準備掏空大宋的國帑嗎!” 李綱對著吳桐說道“吳少卿,不僅兩千萬貫不夠,甚至汴京倉的十萬萬貫錢,都不太夠。” 他轉頭又對趙桓說道“官家,汴京城兩千萬是夠的,但是整個天下光百萬之眾的大城,就數十座。大城需要改建,錢從哪里來?” “趁著院落價格還沒漲上去,臣用財寶低價抵沖來夠得大量的地皮。陳沖說著地價絕對會漲上去,再賣或者租賃,也絕對能賺回來。” “臣覺得有理,就用汴京倉的金銀財寶買了地。” “而且官家,臣心里還有一問,這城外的地均了,城內的地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