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趙桓看來,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而且是一個極大的命題,值得最新成立的軍事學院,長期研究的一個課題。 在趙桓看來這個問題,可以歸結到太史公那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為何當初漢朝的時候,可以一漢當五胡,而到了東漢的時候,一漢當三胡都成了一件丟人的事,結果到了大宋朝的時候,二十胡可擋兩千宋軍呢? 漢朝的時候,殺一披甲之士,就可以得到最低等的爵位公士,均田一頃,五十畝田,按后世的征收價格算,五十畝地少說的七十萬。 不僅如此,一級爵位公士,還有年歲五十石,就是最低的收購價,一年也是一萬r的補貼。 最主要的是這個爵位,是可以世襲。 所以,按五世而澤的原理來說,殺一個披甲之士的價格,最少就是一個移動的五百萬。 每一個匈奴人都是五百萬的買賣,你說軍卒不拼死效力? 而且在趙桓看來,范仲淹、王安石在西北的西夏作戰,節節勝利,證明了大宋不是文官不行。 狄青、岳飛、韓世忠、孟珙等人證明了,大宋的武將不是不行。 而多次擊退完顏宗翰的太原城民,在三千捷勝軍的帶領下創造的奇跡,也證明了大宋百姓不是不行。 那是誰不行? 趙桓已經完全確認了,是皇帝不行。 幸好他來了,稍微給武人提高點待遇,大宋軍隊,就恢復了中原王朝軍隊的一貫士氣。 那大宋的皇帝,到底是何等模樣? 其實站在趙桓的立場,即使他已經當了將近八個月的皇帝了,但是他依舊不習慣當皇帝。 這個差事在他看來,并不是很好。 他天天批閱札子,為了國事勞心勞力。當這個皇帝,實在是累的不行。 如果趙家有人能做這個位置,而且做得和他差不多。 在確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 確保江山社稷穩固。 確保不會被金人再打到家門口。 他可以把這個皇帝真的讓出去,也不是不行。 可是趙家無人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