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宗澤、張叔夜、沈從都是久經戰陣之人,而李綱也曾任四壁守御使,雖然都是在種師道的指揮下打的,但是總歸是經歷過戰陣。 “平州的軍報互相傳閱一下,李綱你把剛才咱們商量的事,跟他們說一下。然后我們討論一下,建軍的問題。”趙桓說道。 李綱讓幾人傳閱軍報,然后把康王很有可能,在江南聯決地主造反之事,說了個通透,明明白白。 這大殿上的所有人,對趙桓的忠誠度大約在八十左右,這個忠誠度已經很高了,趙桓觀察過,宮里的太監除了趙英,最高的也就九十分而已。 指望大臣們是太監? 為了官家可以去死? 但是,御下這些人,對大宋的忠誠度一直保持在百分之百,為國死難毫不在乎,這就夠了。 自己這個皇帝干的還不錯,但是還沒有到千古一帝的地步,大臣們這個忠誠度已經很不錯了。 “朕現在非常為難,訓練飛軍,這支飛軍肯定四處奔波作戰。那么汴京城,還是兩萬人的永定軍防守。汴京恐有危機。” “若是訓練了精銳軍卒,汴京倒是安全了,但是北方戰場,依舊是處于一種膠著的狀態。朕,不知如何抉擇,諸位如何覺得?” 張叔夜率先站了出來,說道:“官家,訓練精銳,保證汴京安全,北地戰場,自有大宋兒郎奮勇爭勝,不出幾年,北地大宋兒郎們個個百戰悍卒,打他個康王,綽綽有余。” 沈從點頭,先保證汴京安全再說,保住了皇帝,大家才會有統一的領頭羊。 任何船舶在海上行駛,如果沒有了船長,這船開向何方,開向哪里,沒人會清楚。 李剛和宗澤兩個人,互相看了兩眼。 宗澤站出來說道:“可是飛軍的意義重大,正如張校尉所言,這北地戰場上的個個百戰悍卒,可是大宋男兒用命換來的。這幾年的功夫,如果有飛軍在,四處支援,總歸能少死一些青壯。” “青壯死的多了,田就沒人做了,工坊的就沒有了工人,這危及朝政。” 只有李綱皺著左看看右看看,看著官家一臉的為難,有些莫名其妙,十三萬軍卒而已,怎么個個都是如此模樣? “官家,這飛軍還有精銳,消耗幾何?”李綱俯首問道。 這個時候,他這個宰相,該站出來了。后勤保障工作,是他這個宰相在負責。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