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正是如此,事實上,大宋的商賈百姓,并不知道他們應該他們繳納多少賦稅。鄉紳的經紀們,說是多少,大宋的農民就交多少糧食。” “員外們、幫派們的撲買者,說要繳納多少商稅,這商賈就只能繳納多少稅賦。因為黨爭激烈,導致民不知法,法不束民,此乃黨爭之大害也。” 趙桓覺得這個論調有點熟悉,這不是就是中間商在中間賺差價嗎? 去掉中間商,把錢都給自己賺了。 李綱嘆氣的說道:“大宋如此行事,已然二十三載有余了。官家想過沒有,這撲買制里,有一條是計省的官員,進行商稅厘清和核算,如果計省的官員,出自員外之家呢?” 趙桓突然瞪大了眼睛看著李綱!大宋的官員除了恩蔭,都是來自科舉。 而讀書人,什么人才能讀得起書? 中人之家,而員外們毫無意外都是大富之家,科舉從他們之間取士。 “官商勾結?”趙桓森然的問道。 “是的。事實上,東華門外唱名,看起來何其榮耀。其實……”李綱搖頭嘆氣的說道。 “官家知道東華門外搶婚的戲碼嗎?事實上,本身背后站著家門的進士第,沒人搶。那些真正的泥腿子、寒門出身的子弟,才會被搶親。” “而這寒門,至少也有個門啊。”李綱悵然若失的說道:“他們!被奢靡的生活磨平了身上的凌云之志,當初為何而讀書慢慢就忘了!就因為大千世界的繁華,迷住了眼。哎。” 一個又一個惡性循環,趙桓癱在椅子上。 什么叫積重難返,這就是啊! 在趙桓看來,想要拯救大宋,難上加難。 自己頂多給大宋續上幾十年的,最多上百年的國祚,然后呢? 毀于農民起義。 “不過,幸好官家,在云中、燕京、關中、河北掀了桌子。”李綱滿不在乎的說道,順便抄了片牛里脊,美滋滋的嚼著。 他吃的很順心,而且沒有絲毫擔心。 “哦?”趙桓哭笑不得,李綱這思維實在是跳躍的太快了一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