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官家。”李綱突然跪倒在了地上。 “官家,政和二年,老臣從無錫背著一書簍,跋山涉水,從無錫到了汴京,那年,臣唱名東華門外,穿花戴紅,騎高頭大馬,在汴京城轉了一圈。無比榮耀。” “當時老臣就在想,大宋擁兵三百余萬,禁軍六十余萬,廂軍兩百余萬。為何遲遲拿不下一個燕云!” “雍熙年喪師!景德年喪師!咸平年喪師!” “遇契丹敗!遇大理敗!遇西夏敗!就連遇到前唐靜海軍節度使的李朝!我們大宋也是一敗再敗!” “臣當時就曾立下凌云壯志,若他日成為大宋宰執!定要清朝綱,定社稷,再造大宋!臣當時年輕啊,年輕時候的凌云壯志,被大宋的官場磨平了棱角。” “臣開始以為是武備不振,七年的時間,臣扎在武庫和軍器監,改良軍器,改良軍備。可是遇金人,我大宋又敗了。” “大宋開國百年,兵越來越多,勝仗卻越來越少,老臣一直在想,為何?” 趙桓看著突然跪倒在地的李綱,不知道他要說些什么,大宋一敗再敗的原因,其實那個驢車皇帝要背很大的鍋。 大宋是一個很講祖宗之法的朝代,而這個祖宗,當然不是趙匡胤,而是他趙光義。 趙桓并不知道李綱要表達什么。 “直到今天,直到遇到了官家,臣才知道,原來我大宋是可以勝的。”李綱突然抬起頭看,目光炯炯的看著趙桓,眼神中有一些狂熱。 嗯? 趙桓被這個眼神嚇到了,那是一種專注和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枯木逢春的希望。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到了大宋這五個月多,做了這些事,在他的思維里,他做這些事,很平常。 非常符合后世五好少年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但是在宋人眼里,趙桓做這些事,打破了無數的常規,怕不僅僅是一個中興之主那么簡單的了。 “夫皇天難親,唯才是輔,茲欲興適致治,必當革故鼎新!官家既懷有凌云之志,已復燕云!當征塞北,開阡陌,治萬民!愿官家有守國之遠圖,經邦之長策,使我大宋再復陳湯之盛!” 李綱再次抬起頭說道:“臣愿有生之年得望,官家君臨北庭!” 嘶,君臨北庭啊! 【歷史翻譯機:李綱說你是老天爺選出來的人才,只要尋找良才輔政,那么用適當合適的政策,就可以革故鼎新,與時俱進,你既然有凌云之志,并且收復了燕云,就應該征塞北,開阡陌,治理萬民,使我大宋再現當初陳湯那樣的盛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