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人老了,就總想留下些什么,讓大宋記住自己,讓世人記住自己,讓自己以真性長存。 “居庸關?”種師道指的地方是居庸關,趙桓愣愣的問道。 “居庸關天下九塞,太行八陘,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西山夾峙,下有巨澗,懸崖峭壁,地形極為險要。” “只有拿下大同府,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太行之北九州,才能徹底掌控。居庸關才能掌控。” “如果沒有大同府,則這八州短暫拿下也是浮水之萍,沒有任何根基,隨時都有可能被攻破。” “沒有北九州,那燕云十六州的太行之南的內七州,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依然是無險可守,金兵依然可以隨時南下。” “官家,無燕云則無天下。” 趙桓默然,這一點他很清楚。燕云十六州對大宋何其重要? 大宋一百六十年未曾做到的事,自己想做到,何其艱難? 燕云十六州對大宋多么的重要? 在開國之時,太祖皇帝趙匡胤曾經想要遷都西安,從新定都潼關之內,地勢險要的潼關,可保都城安全。 但是,遷都朝議并趙光義那一句在德不在險給否決的。 真正讓趙匡胤沒有下定決心遷都的是漕運。 隨著江南的開發,大宋的都城如果定都西安或者洛陽,對南方的控制力實在是太過微弱了。 如果看中國歷史大一統王朝的的首都,西安、洛陽、汴京、鄴城、燕京,大多都在太行山與渭北以西這片區域。 以大肆修建運河的方式,加強著對南方的統治力。 那為何還要定都北地呢?為什么不直接到南方呢? 以定都之位置,可以管中窺豹的知曉,塞外作戰對大一統王朝的重要性。 一個更為靠近塞北游牧民族的軍政文化中心,才更符合一統王朝的國防需要。 不管是定都臨安,還是定都建康,其實都會對游牧民族的大舉入侵變得遲鈍。 比如南宋定都的臨安,明朝初期定都的建康,還有某不可說之朝,定都的建康,都對來自北方的威脅反應極為遲鈍。 所以,定都汴京是當時宋太祖皇帝不多的選項里,唯一一個可以能當首都的地方。 但是定都汴京面臨最大的安全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