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程褚領命而去,趙桓的車架依然待在外圍看熱鬧。 趙桓很敏銳的看到了陳東和歐陽澈兩個人,他們倆鎮臂高呼、意氣風的模樣,讓趙桓想到了自己當初年輕的歲月。 如果不是白時中、梁世成、張邦昌等人跑向了江南,趙桓其實對李邦彥也沒有多好的辦法。 現在汴京城的勢力只能說均等。 但誰讓太上皇趙佶復辟,朝中大臣跑到了江南的小朝廷呢。直接讓趙桓這個新帝的小圈子的實力一下子膨脹了許多。 一腔熱血其實沒有多少用,汴京城的百姓再憤怒,也不敢翻過不高的院墻將李邦彥打殺。 因為即使是梁世成已經逃跑了,但是李邦彥的府前依然圍著一圈披甲的大宋禁軍,手中到長矛鋒利無比的對準了群情激奮的汴京百姓,讓他們不能前行。 “去把那兩個穿長衫的人給朕喊過來。”趙桓對蔡攸說道。 蔡攸站在馬車旁,順著趙桓的手指方向,看到了陳東和歐陽澈兩個人。 因為兩人身著襕衫,襕衫以白細布為之,圓領大袖,下施橫襕為裳,腰間有襞積,是太學生或者州縣學子的著裝,和大宋百姓的襦襖有極大的區別。 陳東和歐陽澈看到是蔡攸,也都是為之一愣,直到看到了大宋皇家馬車大駕玉輅,停在不遠的地方,才知道是皇帝在召尋他們兩人。 “參見陛下。”陳東和歐陽澈來到了趙桓的車駕旁,施了一個禮說道。 趙桓擺擺手說道:“叫你們二人來沒別的事,就是以后但凡有此類的活動,必須報備給開封府尹報備。等待恩準后,再行事。” 歐陽澈臉色一變,怒目圓睜,而陳東拉住了歐陽澈,防止這個剛強的漢子做出什么過分的事來。 章惇一個興國安邦的大臣,之所以現在被當成奸臣對待,除了趙佶刻意抹黑以外,還有他對民間控制言論的行為,導致民眾對其觀感極差。 因言獲罪,也是因章惇而起。 元祐年間,章惇請求哲宗下詔,在各地探察百姓有謊言的人,按律論罪。 章惇立下賞格,凡是有告密者,皆有大賞,告密之風,日益興盛。 有個酒醉胡說的人,哲宗下詔免去死罪,章惇按律殺之。以至于民怨沸騰。 不管做了多少事,民眾覺得他是奸臣,他就是奸臣,趙佶順水推舟把章惇釘死在了奸臣的恥辱柱上。 現在新帝也要倒行逆施學那章惇控制民間議論嗎? 歐陽澈失望了。 趙桓懶得解釋,陳東顯然聽懂了他話里的意思。 日頭越來越高,京師禁軍從丞相府門前散了去,親從官魚貫而入,準備進去抄家抓人。 趙桓覺得無趣,就離開了丞相府,乘坐輅車,準備回皇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