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將近五月中旬的時候,瑾娘收到來自平陽鎮(zhèn)的書信。林父在信中告知她,青兒有上京游學(xué)的打算,到時候還需要她這個做姐姐的代為照看一二。 另外,在信中林父也隱晦的提及,若是有合適青兒的女子,也讓瑾娘代為相看。 青兒年紀(jì)不算大,也不過十六七歲,但這個年紀(jì)的大多數(shù)男兒都已成婚,說不得個別都當(dāng)上了爹。而他至今還沒定下來,這讓林父和沈姨母分外憂心。 當(dāng)然,早在林父中了進士光榮返鄉(xiāng)后,媒婆幾乎就踏破了林家的大門,要給青兒說親。可當(dāng)時青兒只是個白身,即便說親也說不上個人條件特別好的姑娘;外帶青兒當(dāng)時一心科舉,無心成家,所以這事兒就被推辭了。 及至青兒中了秀才,說親的大軍再次涌向林家。 但這時青兒的自身條件已經(jīng)非常優(yōu)秀,十六七歲的魁首,在整個朔州都是很難得的人才。更遑論他天資聰穎,在讀書上很有天賦,中舉對他來說不過是早晚的事兒。再加上青兒生的儀表堂堂,家中有沒有污糟事兒和極品親戚,家風(fēng)也清正,這樣的人家足夠他挑選很多好人家的女兒。 而非常明顯,平陽的那些姑娘攆不上青兒的步伐,更或者說,他們不是青兒的良配。所以,綜合考量過后,林父還是在征求了青兒的意見后,拒絕了多門親事。轉(zhuǎn)而將他的婚事托付給瑾娘,希望瑾娘能給青兒挑一個各方面合適,但又能和青兒合得來的姑娘。不要求門第高低,只要求品性好,穩(wěn)得住,外帶若是有些讀書識字,能和青兒投契就更好了。 瑾娘接到書信的時候,先是驚喜,隨后卻忍不住訝異。按照時間算,她之前發(fā)出去的那封邀請青兒來京的書信,現(xiàn)在應(yīng)該頂多到了平陽沒幾天,若是差役腳程快的話,說不定能提前三五天到達(dá)。但不管怎么算,回信不該這么快啊。 瑾娘絞盡腦汁沒想出這事情究竟是怎么辦成的,只能把這歸咎于姐弟之間心有靈犀。她這邊才想邀請青兒來京,青兒那邊也動了這種心思。于是,那邊定下行程后,就給她來了書信。只有這一種解釋,才能說通本該才到達(dá)的書信,回信為何會這么快來到她手里。 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和青兒都想到一起去了。 念及此瑾娘不由發(fā)笑,暗贊果然年輕人不可小覷,這么有進取心,不愁將來辦不成大事兒。 可是在辦成大事之前,還需要解決他自己的終身大事,這可不好辦。 瑾娘又想起早先她說出去的大話,說讓青兒的婚事包在她身上,她會給青兒找個好的。這個時候瑾娘真覺得她是自找苦吃——給人說親是簡單的事兒么?家里還有兩個光棍亟待結(jié)親呢,可惜,尋來尋去她也沒給徐翀和翩翩找到合適的。而如今又多了個青兒……她好難?。? 就在瑾娘的自怨自艾中,過了約莫二十余天的時間,青兒終于姍姍來到京城。 此時京城已經(jīng)進了六月,天氣變得炎熱。按照瑾娘預(yù)料,青兒其實在前幾天就該到達(dá)的,但是她等了又等都不見人來,為此都夜不能寐了,就生恐青兒路上出點意外,那真是想想就讓她膽寒。 好在在她恨不能親自出門去接青兒前,青兒于某一日的上午,終于到了徐府的大門前。 瑾娘見到弟弟時,只覺得雖然兩年沒見,青兒變得更瘦了,但想來這是因為夏天趕路累的。而整體看來,小伙子個頭比之前往上拔了足有一個頭,而且他身上書卷氣濃郁,整個人俊秀斯文,笑起來眉眼間都是溫潤氣息,真是讓人看了移不開眼。 他們老林家的好基因,在青兒身上體現(xiàn)的更為淋漓盡致。這樣一個容貌氣質(zhì)俱佳,還寫的一手妙筆文章,還年紀(jì)小小就中了秀才的小公子,這要是換成她有個待嫁的閨女,她也想招這小伙兒當(dāng)女婿啊。 這每天看著也太養(yǎng)眼了!! 關(guān)鍵還是,看著就靠得住,這哪兒來的好小伙兒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