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逃不脫才是眾生相-《從學霸開始》
第(1/3)頁
中國很大,沒誰是不可代替的,這就是所有人焦慮的地方,而唐覺曉擅長的就是知道“下一步”是什么,只要他先行一步,哪怕最后不勝,也不會大敗。而家里人遇到了困境,他多少也能指點一二。至于最后能到什么地步,得看人、看命了。
中國太大了,許多人對于自己所處區域之外一無所知,對未來迷惘。
全球是一個大市場,市場是可以增加的,比如非洲人口多出來,市場自己就多出來了。但市場增加很緩慢,搶生意是最簡單的。你搶,別人也搶,古今中外都如此。
意呆利這幾年經濟不行,其實只要看看國內這些年崛起的部分,就知道為什么了……服裝紡織、家電家具、小工藝品、手工業領域……
移民只可以一家過得好,而發展建設卻可以讓全國人慢慢過得好,明白了這一點后,很多人就不想移民了。
意呆利目前半廢狀態,在這個局勢下,右屬性的人上臺就不奇怪了。但意呆利肯干活的傻子太少,也就能發揮點情懷優勢吧。
連情懷優勢都沒有的是西國,西國汽車部分崩完了,頂梁柱賣給了日國,剩下一點造船,但能堅持到哪一步不好說。
接下來目標應該就是德、日了,主攻方向是汽車及零部件、能源、交通、精細化工、精密電子。
德國制造品質極強,但問題是成本太貴,僅人工成本就非常高昂,這是他們的最大弱點。
日國有點類似德國,日國人吃苦耐勞,又是黃皮膚,在亞洲有加成。但日國人嚴禁、守舊、等級森嚴、效率低下,問題也很大。在微妙的創新和細節上,日國人是很擅長的,但大方向經常出問題,比如最近手機、互聯網就沒搞好。當初日國是借著美國做起來的,很多東西搭了美國順風車……其實搭中國也可以。
日、德也不是沒反應。
日國東麗曾經想靠大減價來扼殺中國剛起步的碳纖維,但中國碳纖維靠著官府扶持熬了過來。
德國的工業4.0路線,研究一下挺嚇人的。
各方面的工業,中國都是落后的,甚至管理混亂,有些除了抄襲就不會了。但要反過來一想,那就是還有巨大的進步空間。只要教育繼續做下去,相信各方面都會誕生出“英雄”來解決問題。
整體發展是要靠人去做的,一線人力成本高了,就交給二線,這樣一線就會大量失業,這是發展規律。有的人愿意外出刨食,有的選擇原地咸魚。這時候就需要官府平糧價、肉價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