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傅夢瑤也注意到,唐覺曉開始有些疲勞了。 但怎么說呢,能者多勞。他擅長摸魚,比起大多數人肯定是輕松得多的,只是不能和那種天天享樂的人比,他對花天酒地也沒興趣。 社會問題各種人有不同的看法,唐覺曉主要思考的是生產力、生產結構、產品分配。只要解決了這三者,現在大多數社會問題可以解決,只是得一步步的來。 美國的確非常強大,唐覺曉是最堅定的美粉,所以現在開始學習型創新美國了! 先要把美國糟粕拋開,找精華來學。 自由皿煮什么的,不說中國,阿拉伯國家都知道這是什么,歐美國家社會體系和經濟體系如果崩盤,必因自由皿煮。 只要恢復幾千年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明白自己的身份,能有什么權利,需要承擔什么義務,至少一半社會問題消失。 接著到生產力和生產結構。 唐覺曉無聊就去翻美國戰略性的東西,1944年他們關于農業結構的設計,堪稱無懈可擊,如果是以那個年代,甚至往后三五十年的科技去思考,是破不了這個局的。 但當初做這個設計的人,肯定想不到如今世界科技和工業的情況,大伙電力過剩,室內農業變成可能,各種配套的設備還挺齊全的。 當初設計各個環節的人也沒有預料到“蚯蚓”這個小小的東西,能夠有多大的能量,包括現在各國對蚯蚓的研究,基本都處于初級階段,是同一水準。 那么,唐覺曉準備開動腦筋了…… 春秋時期的管子都知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要先發展生產力。 西漢時期司馬遷都知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也就是人心逐利。 唐覺曉推廣農藝普及到一家一戶,“種植有機蔬菜、飼料原料種植、畜禽養殖、糞便利用、蚯蚓二次生物過程、生產生物有機肥料、種植有機蔬菜”這一套人人都可以做,很多家庭只是沒有蚯蚓這個環節罷了。 有些人添加了新步驟,自己也查資料,發現第一步可行,蚯蚓隨便養養就出來了,地龍也是龍啊…… 那他可能就會去進行第二步。 已知復合肥越放土地越硬,水體污染越大,化肥使用率又低,覺得蚯蚓肥網上吹得那么狠,不如先用一點點試試。 如果又成功了,這些人就會震驚,然后進行第三步,賣蚯蚓肉給飼料商。 至少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就有很多飼料商在搶購廣地龍,價格年年漲。 如果賣不掉,養蚯蚓的會干脆喂給自己養的動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