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鄧菲打拐這一事,再到微博名人呼吁全民參與,再到微博打拐熱,到唐覺曉上訪談,總共不過是半個月。 互聯網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這會兒人們剛接觸互聯網,有人喜歡,有人害怕,也有人掌握了它的力量來搞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管怎么理解其實都是對的。 要想讓互聯網健康成長,就必須把它引領到正確的道路。唐覺曉理解為,引發它的正能量,而不是任由著一些自私的人胡亂的利用它的力量。 這會兒微博開始盈利,更重要的是它開始發揮巨大影響力。 后世唐覺曉看著一個個明星利用微博發力,甚至有商人外逃跑美國的,還想靠微博翻身,只覺得微博力量非常逆天。他經常會忍不住想,要是我也能這么利用微博就好了,或是想,要是微博是我的就好了。但這一世擁有了微博,想到的卻不一樣。 必須保護微博成長,引領它壯大,而不是走向滅亡。該知道的就知道,不該知道的就不知道,該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 不僅僅是對于微博,對于互聯網也是如此。曾經年少時和班主任說改變互聯網未來格局的人會有他一個,當時說話意氣風發,而這會兒真正變強了,反而是小心翼翼。 小小的訪談,引起大大的轟動。 常有人說一個中國人是龍,人多了就成蟲。這話兩邊都太極端,應該理解為“天生我材必有用”激勵了太多人,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夢想,大家都有想法,所以容易懷疑別人的正確性,就會內耗。 如果有什么明顯比大伙強一大截的人說話,人們就會去思考他的話是否正確。 人們思考唐覺曉的說法,微博上逐漸恢復秩序。 很多人對唐覺曉很服氣。 慢慢的人們了解到了,死讀書的,靠時間堆起來的學霸,那都是偽學霸。真學霸是不用花太多時間來學習就很厲害的,而且他們想法很多,想法多做的事就可能很多。唐覺曉讀中學那會兒就陪著后來的女友參加歌唱比賽,揭地溝油,打毒奶粉,但成績從沒受影響過。 他長大后,很多人看他有時候發言,或是這次訪談,都感覺神似古裝劇里的智者。 這其實是他在成長階段和兩個人學習的結果。 一個是小馬哥,學習型創新可以自我增強,同時對不了解的項目,以及可能泄密被別人學習型創新的項目,學會閉口不談。 另一個是后來接觸的雷君。雷君干部家庭出身,從小就家境不錯,愛好下圍棋,腦力驚人,什么都做過,動手能力也強,翩翩風度中略帶驕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