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在這個秋風吹拂的江南,伴隨著秦淮河的萬種風情,跟隨著金陵城的漫漫腳步,這大乾朝曾經威名赫赫的武將,就自刎在數萬大軍之前,讓人感嘆,也讓人噓吁不已! 而鄭文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然是燕京城掌燈的時刻。 今天他除了去了羽林軍中一下,就一直待在御書房之中,批閱奏折,直到此刻,拾起頭,大明宮已然是燈火輝煌,而錦衣衛也送來了江南節度使李殷,在金陵城頭,在萬軍之前,自刎而死的消息。 鄭文看了,靜靜的思索著,并沒有什么多愁善感,即使這李殷是他的女人的父親,算得上他的便宜岳父,思索的只是這件事帶來的影響。 此刻的鄭文是心硬如鐵,一個昔日的撲街小寫手,經過這么多事后,終于蛻變成真正的皇帝了,一件事,只看利益影響,只看對自己是否有利,其他情緒喜惡都往后排,鄭文感覺自己是越來越往自私自利的方向發展了,只是暫時看不出好壞,心里只能默默的對自己說“皇帝大概就是如此吧!”只是這句話更像是一個借口。 而李殷的死,關于金陵屠戮世家這件事,也差不多落幕了,就差后續的收尾階段了。 鄭文想了想,就提起筆,在一張空白紙頁上寫道:江南的數萬駐軍,高級武官全部處死,中級武官處死一半,低級武官及所有士卒,全部貶為奴隸…… 寫著寫著,鄭文抬頭想了想,又有筆在上面劃了一下,當作廢紙處理。 這種事,鄭文覺得還是不發表意見為好,把這些人貶為奴隸,雖然是在救他們,但名聲上卻是不大好聽,搞不好史書上會這樣記載:建啟十六年十月,新帝聞金陵事,怒,貶數萬軍卒為奴隸。這名聲就不大好聽了,雖然鄭文心中也不是很在乎這種史書記載,但是該愛惜羽毛的時候,還得愛惜羽毛,你得讓臣子們覺得,這位陛下是想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名君,這樣他們跟著你干才有盼頭。 況且這種事情,只要自己稍微露一下口風,有的是臣子想去做,就上一本奏折就能讓陛下記在心里,這種好事去哪里找啊?這幫官僚們肯定會削尖了腦袋往上奏,至于什么得罪江南世家的話,也就呵呵了。在政治上,不怕得罪別人,讓別人記恨你,這說明你還有往上升的潛力;怕的是,這官場上沒人能記住你,那也就說明你只能混吃等死了,至于往上升,那是白日做夢! 所以這種事情,得留給臣子去做,自己才方便順水推舟的下旨,這樣一來,也能讓下面的官員得到自己的賞識,也能推掉有可能的惡名,其不兩全其美。自己是越來越壞了,鄭文心里如是的對自己說道。 而且,此刻的鄭文并不知道,宰相劉健也準備上一道這樣的奏折。 而此刻的鄭文,手里握著筆,換了張紙,正準備寫些什么,但想了想,把把筆放在了硯臺上,仔細思索了一下,方才在紙上寫道:江南,金陵,劉健,林蒼。寫完停頓了一下,又在這十個字的下方寫道:盡快去金陵,一天之后。 原來鄭文的心里,是在十一月初一,讓劉健等人出發去金陵的,正式開始對江南的整頓,徹底的清理整個江南的官場,但計劃不如變化快,李殷的突然死去,讓鄭文心里有一股急迫,他必須盡快地派朝庭大員去江南,否則還不知會出什么事。 所以,他決定把這個事情提前,一天之后,也就是十月二十八日,劉健等大員必須從京城出發,徹底的拉開整頓江南官場的帷幕! 而這時,一襲黑色衣裙,長發披肩的李英兒雙手托著一個托盤正從外面走了進來。 鄭文放下手中的筆,抬頭一看,就看到李英兒一身黑色寬大漢服,亦遮不住她凹凸有致的身材,一頭黑色的長發,只隨意的披撒在肩上,她款款而來,帶著一股唯美,在宮燈昏黃的燈火下,透出一股高貴與神秘。 鄭文的眼睛直直的盯著李英兒的一舉一動,只見李英兒邁著輕盈的步伐,走到鄭文的桌前,把托盤往桌上一放,才對著鄭文盈盈一禮。 又方才笑著開口說道:“妾身參見陛下,陛下辛苦了,這是妾身燉的參湯,請陛下品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