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岳鵬飛伸手將嘴上的薯條嘎巴嘎巴吃掉,從后視鏡里看到孫浩臉上的不耐煩,不由叫起了天屈:“孫教授,你講點道理好不好,我知道你肺不好我就不在你面前抽煙了,但是吃根薯條解解癮您就別瞪我了。” “我問你具體情況。”孫浩追問了一句。 岳鵬飛收斂表情:“您真要知道?您是科學家。” 孫浩靜靜點了點頭。 岳鵬飛敲了敲方向盤:“具體情況不清楚,但是受災面積前所未有的大,至少有幾個省的電力通訊設備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據說很多發電站都出了問題,但是因為通訊緣故,我們幾乎倒退回了七八十年前的通訊水平,只能依靠實體的圖像文字進行信息的匯總,所以各方面的總計結果還沒有出來。” 這個男人看著眼前混亂的景象,沉默地給出了結論:“總之非常不容樂觀。” “現在沒有人知道太陽風暴還會不會來,究竟還會來幾次,之前幾十年對太陽黑子的研究簡直就是一攤狗屎,從現象來倒推規律,就好像因為沒有見過黑天鵝就斷定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黑天鵝一樣滑稽可笑。” 孫浩點了點頭,他能夠明白岳鵬飛的感受。 事實上,人類對太陽的研究遠比大多數人所想象的還要淺薄。 畢竟太陽并不是只要趁天黑就能夠登陸的星球,它是一個永遠進行著劇烈核聚變,向外噴射著火焰的超級核聚變反應堆,宇宙中的絕大多數物質,都是誕生于這些輕核塵埃云的聚變反應,比如說銀河系的銀心,就是一個人類已知的超級黑洞,其巨大的質量讓整個銀河系的物質匯聚成四條巨大的星辰懸臂,圍繞著其緩慢地旋轉運動。 就好像地球圍繞著太陽運轉,整個銀河系也都在環繞著那個巨大的黑暗的銀心。 畢竟銀河系的尺度是十萬到十八萬光年。 對于太陽,人類目前最接近的研究方法,除了利用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之外,更多的不過是借用飛行器在擦過水星的同時順便對那個龐大的恒星拍上兩張照片,頂多是進行一些凌日撞擊的試驗,畢竟相對于太陽和地球的體量,人類有些太過于渺小。 很多科幻小說中都提過關于戴森球的設想,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構建一個能夠將太陽完全包裹住的戴森球,究竟需要多么大數量級的物質,單單一個太陽就占據了太陽系99.86%的體積,人類即使窮盡八大行星,包括那些散亂的小行星帶和遠在太陽系邊陲的柯伊伯帶,也不過能夠給太陽織一條輕薄的圍巾,但是如果人類有能夠窮盡太陽系所有質量的科技力來構建戴森球的能力,人類又怎么會需要一個區區太陽所能提供的能量。 所以說戴森球的存在,從誕生伊始就是一個美妙的悖論。 因為當你能夠做到的時候,你已經不需要它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