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距離地球約一千五百億千米之外的虛空中,那顆熾熱的火球依然在熊熊燃燒。 它誕生于宇宙最初的稀薄塵埃云中,用了幾億年的時間才聚攏其足夠的物質,開始進行聚變燃燒,開始在這片銀河系的邊陲孕育生命。 如果一切沒有變化的話,它還將這里僅僅聚變燃燒幾十億年,直到耗盡自己的絕大多數聚變物質,才開始進一步的重核聚變。 但是在那熾熱的火球表面,卻有著一團一團的暗斑存在,這些暗斑或大或小,但是只需要找到其中等大小的暗斑,這些暗斑的體積就在地球之上。 是的,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太陽究竟有多么的龐大,畢竟整個太陽系中,單單一個太陽就占據著這個星系99.86%的質量,而剩下的0.14%,則是主要有木星土星這樣的巨無霸氣態恒星所占據,以及近層的小行星帶和遠在冥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 而此時,如果有人可以觀測到這顆太陽的話,就會發現,正有一個相當于十個木星體積的巨大太陽黑子正在這個熾熱火球的表面形成,然后在那一瞬間完全炸裂開來,釋放出恐怖的電子流以及超強磁場,整個宇宙空間都在輕微的顫動。 如果真空中有顫動這個概念的話。 這些強電子,等離子云,以及超強的電子輻射,正以無與倫比的速率從太陽中噴射出來,然后席卷整個太陽系。 就好像風暴吹過海面上的島嶼。 一般情況下,人類便將其稱作太陽風暴。 …… …… 荒龍國燕京市。 孫浩正在計算機前計算研究最新一組關于核聚變的激光放電實驗,目前最難克服的就是制造核聚變的那團高溫等離子體的持續問題,畢竟那是一團溫度超過了一億攝氏度的火焰,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容器可以盛裝這團火,只能利用電磁場的束縛,讓它在那里相對安靜地燃燒。 這就是所謂的托克馬克裝置。 而制造這團火焰的過程,則被生動地比喻成了人造太陽。 這位年過半百的工程院院士等待著數據的最終出爐,然后嘆了口氣。 人類與可控的核聚變永遠有五十年的距離,這個概念對他來說再清楚不過了,畢竟現在所攻克的不過是關于核聚變反應的穩定性過程,一個成熟的核聚變發生器,其聚變的產生和終止都要完全在掌控之中,這樣才不會發生可怕的意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