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喻湛在全國各地出差了一個多月,總算回到了首都,他托運的行李中,除了自己的大行李箱,還有一個包裹嚴密的長方形木盒。 不得不說,各地寵物醫(yī)院的老板在當?shù)厝嗣}都很廣,喻湛在南方一個城市應酬的時候,那邊的寵物醫(yī)院老板知道喻湛的女友是古琴音樂家,為了討好他,說要介紹一位古琴大師給他認識。 這位大師年近古稀,是遠近聞名的古琴手藝人,他會彈古琴,但更專精于制作古琴。他制作古琴品質(zhì)非凡,絕非市面上流水線產(chǎn)品可以比擬的。 在老板的牽線搭橋下,喻湛與這位大師結(jié)識。 喻湛一直記得劉嫚的古琴從美國托運回來后,琴身開裂,沒法再使用,期間劉嫚也找了一些專家,問能否修好,包括她購買古琴的民樂器店李老板。 如今李老板已不像之前那么落魄了,他的店規(guī)模擴大了兩倍,占據(jù)了音樂學院后門整整三個鋪面。大概是劉嫚帶來一股民樂潮吧,今年高考,破天荒的第一次,全國各音樂院校,報考民樂的學生數(shù)超過了西洋樂器。九月份開學時,首都音樂學院迎新處全是民樂戲的學生,隨處可見背著古箏、古琴、琵琶、二胡的孩子們。 當時喻湛是跟劉嫚一起去見李老板的,李老板說,“這把琴本來就是山寨貨,相比那些應付小白的水貨,制作還算不錯,不過也比不上真正的好琴,修的價值真的不大,修琴的費用恐怕比琴本身還高,還不一定能修好,得找大師級的人物,但這種人才不屑接這種山寨琴的修復工作。” “再說你都是大名人了,還用兩千多塊錢的古琴,是不是有點掉面兒啊?!” 聽到李老板這么說,劉嫚不再抱希望修琴,倒不是覺得掉面兒,她對這把琴有感情,就跟真正喜歡小動物的人,不會在意寵物是流浪貓狗還是品種貓狗。再好的琴,給不會彈的人彈奏,彈出來也是渣渣;再壞的琴,給高手來彈,照樣能彈出一場音樂會。 拍攝《垓下歌》需要用到古琴,劉嫚打算在古都再買一把,古都的民樂器店也不少。 遠在漠北拍戲的她不知道,喻湛悄悄的請那位大師修好了這把古琴,也幸虧他和劉嫚的名氣讓這位不常上網(wǎng)的老先生都知道,老先生贊賞劉嫚的古琴演奏,才沒有拒絕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