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高曉均很欣然地答應,他也想知道能將書讀到國學大師層次的人畫畫是什么水平。 李長青在洗硯池旁將《云棲竹樹茂幽蘭滿山》練習數百遍,布局、著色等已爛熟于胸。 高曉均見李長青提筆的姿勢很專業,心里想著莫非是位高手? 但卻見李長青連感受、思考的步驟都省掉,架起畫板直接畫起來,期待感就去掉幾分。 畫畫前不僅要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做到胸有成竹,更重要的是感受其中的意境。 即便是自己經常居住的環境,也要在動筆前先撲捉到其中的意境。 高曉均從李長青的流程來看,可能腦海里沒有意境這個詞的概念。 沈若琳、潘雨婷等也都以為李長青只是業余水平,想看看存在哪些缺點。 李長青手中的毛筆如行云流水,在白色的宣紙上描繪著鐘南山的景色。 高曉均從第一筆就看出,李長青的用筆很專業。 當山形的輪廓出來的時候,可以看出李長青的用墨、用色、用水已經登堂入室。 整座山的躍然于紙上時,高曉均可以感覺出其中磅礴欲出的氣勢,山體就像是聳立在白色的宣紙之上。 通過紙張就能體會出鐘南山重嵐疊嶂的萬千氣象,這是鐘南山山勢的意境! 高曉均已然震驚,能直接畫出鐘南山的意境,說明在山水畫領域已經不弱于自己。 這真地只是業余愛好,自己畫著玩嗎? 關鍵是畫的主人還是一位自稱山野村夫的年輕人,給他這位大學教授活路么? 高曉均心里在無聲地吶喊,李長青展現出的水準已經讓他相形見絀。 由遠及近,李長青還在專心作著畫。 帶給高曉均的驚訝越來越大,照這樣下去,誰指點誰還不一定呢…… 高曉均將目光從李長青的畫作轉移到李長青本身身上,這究竟是位什么樣的年輕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