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青幫自清雍正年間成立到民國初期的二、三十年代,在上海灘已經盤根錯節,就連鼎鼎大名的‘流氓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都要依靠青幫立足,就連國府最高長官都加入過青幫。 顧竹軒最后拜青幫在上海灘,僅存的幾個大字輩重要人物之一的劉登階為師。 青幫第21到24代的弟子排序中,分別為大、通、悟、覺幾個輩分,顧竹軒拜在劉登階門下,就成了輩分很高的通字輩,比起杜月笙的悟字輩還高出一個輩分。 由于顧竹軒老鄉觀念極強,又非常重義氣,只要有老鄉相求,必滿口應承而且說到做到,所以在蘇北闖蕩上海的這些人中,不論是官宦商賈,還是貧民百姓,都非常擁護他,可以說一呼百應。 顧竹軒的人格和性情所致,周圍籠絡了一大批中下層人群,他的黃包車廠做的風生水起,勢力越來越大,一舉成為上海灘的‘黃包車大王’。 隨著實力不斷地擴大,顧竹軒在上海灘的威名越來越大,同時被稱為與斧頭幫王亞樵齊名,并列為上海灘最不好惹的幫會頭目。 這兩個不好惹的人物與黃金榮、杜月笙這些‘流氓大亨’有些不一樣,他們走的是‘上層路線’,巴結權貴擴大勢力。 而顧竹軒和王亞樵則是以地域關系為紐帶,利用老鄉觀念把進入上海灘的原籍人員糾集在一起。 王亞樵把安徽籍的老鄉聚在一起,顧竹軒則以蘇北人為骨干,勢力逐步擴大,手下人眾多,只要一聲招呼,這些人悍不畏死。 就連早就發跡的杜月笙,遇到憋屈,都有求‘不好惹’的顧竹軒,出面擺平他一直受到打壓,替他出這口惡氣。 這件事完全是商人逐利也算是兩虎相爭,為了利益,杜月笙對顧竹軒說道:“如茂兄,今日面會,真是羞于啟齒,但為了臉面和利益,又不能不扯下這張面皮求助于你。” “子鏞兄,你我同是外鄉人在上海灘打拼,如今已處于這種位置,可以說風頭正勁,必然會遭到一些新老勢力打壓,如果不能精誠團結,互相幫襯,恐怕我們都難以長久立足,既然今天我們面會談及此事,不妨子鏞兄直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