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花畑中學國中三年級,佐田真依收拾著書包,望著窗外的半紅云彩,嘆了口氣。 “噹噹噹。” 《晚霞漸淡》的鈴聲在低矮的樓舍中回蕩著。 大部分學生在放學后都選擇了回家,也有一些學生因為即將到來的升高中考試,而認真的在學校里做著考試前準備。 佐田真依也是如此,她早回家也沒有事情,不如在學校里看一會書,然后趕著天黑前回家做飯。 但當聽到晚霞漸淡的時候,佐田真依還是不禁站起來看了看窗外,正好是太陽快要落入城市天際線的時候。 《晚霞漸淡》,又稱夕燒小燒,是中村雨紅于1919年發表歌詞,草川信于1923年作曲的童謠,這首童謠最為人所知的原因是由于每到了下午,城市街頭巷角的廣播里就會響起它的旋律,每日如此,正如上下課時的威斯敏斯特中盛一樣上陪伴了多代人的成長。 每天播放的原因其實和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由于島國災難多發,所以為了在災難來臨之前預警或者在事發后警報,因此在上個世紀早期建立了廣播應急系統,無論是電視還是手機網絡,都不如能親耳聽到的大喇叭管用。 于是在每天下午五點左右,為了檢查廣播系統能否運行,就會播放一些簡單的音樂來判斷系統的運行狀況。 其中東京二十三區,大部分區都選擇了《晚霞漸淡》作為檢查歌曲,雖說是同一首歌,但每個區的《晚霞漸淡》又都有不小的區別,有的是單純的鋼琴聲,有的是歌唱版本,有的是合奏版本,有的重新編曲,種種種種不一而足。 久而久之,在實行了幾代人之后,《晚霞漸淡》又在人群記憶里有了其它解釋――因為播放時間和孩子放學游玩和上班族下班時間重疊,而且旋律憂傷,所以又被引申為催人回家的意思。下班了,放學了,別再外面玩耍了,快點回家吧。 和華國一些城市廣場里播放薩克斯《回家》有異曲同工之妙。 “真依,我們一起回家吧~”一個嬌小的身影突然從后面抱住了佐田真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