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相傳,在遙遠的南方,有一種妖物,名為鳩蛇。 鳩蛇生得一顆與龍相差無幾的頭顱,但卻并非龍類。 鳩蛇會將自己的蛋產在龍類的巢穴,然后新出生的小鳩蛇因為長相與龍類極為相似,往往便會被龍類認作自己的孩子,加以撫養。 但鳩蛇卻絕非善類,也并不是母龍給予些許食物便可以打發的東西。它們會想方設法的殺死同巢的幼龍,吞噬它們的龍氣。隨著幼龍的死,母龍往往會對剩余的幼崽給予更多的關愛,鳩蛇們便會仗著這樣的關愛,頻繁的向母龍索要事物,直到母龍不堪負重,它們便會伺機而動,殺死母龍,吞噬掉它的血肉與龍氣,從而化為鳩龍。 這便是…… “鳩蛇吞龍。” 房間中點著燭火,魏來拿著那本封頁上寫著這樣四字的古籍,喃喃自語。 這本書上記載的功法,就與這個同名的故事一般,是一門毫無疑問的魔功,是從南境傳入北境的魔宗黑月教所創的功法,早年此教曾禍亂北境,最后被各方大能一舉剿滅,從此便鮮有再在北境出現。之前意外被魏來的父親所得,卻從未翻看,直到魏守死后,負責料理后事的呂觀山尋到了此法便將之歸還于了魏來。 這是天下正道甚至朝堂都唾棄的魔功,但恰恰是魏來扭轉自己命運的必需品。 他沒有選擇,為了魏來自己的未來。 曹吞云曾說過,魏來是一個七竅半閉,六府孱弱的病秧子。這并非虛言,那是魏來從出生時便帶著的毛病,與任何人無關,只是上天有時候就是這么不公平。 有人生來便光芒萬丈,有人卻從一開始便注定銹跡斑斑。 其實所謂的七竅半閉、六府孱弱,并不是什么天大的毛病,哪怕是只凝出一滴武陽神血,以法門運轉,配以藥物好生調養,便可轉危為安。可這個毛病壞就壞在,七竅半閉注定你無法吸收外界的靈力,六府孱弱也意味著尋常的藥物根本無法被你所吸收,這就是所謂的虛不受補。 《鳩蛇吞龍》功如其名,在一位修士體內種下此法,便可如鳩蛇吞噬龍氣一般,吞噬掉那被種下此法的強者的力量。而以此吸收來的力量,魏來將之用于修行,一旦凝出武陽神血,這看似無解的難題便迎刃而解。 魏來用了足足六年時間,每日叩拜殺父仇人,為的就是讓龍王吞噬自己的念力,同時以《鳩蛇吞龍》之中所記載的法門吸納神像金身上稀薄龍氣,轉化為金色粉粒,鑲入自己以秘法紋鑄的紋身之中。這樣一來,魏來的氣機與那烏盤龍王相連。但這絕非易事,前者需要魏來壓下心頭的恨意,這樣方才能瞞過那蛟蛇的感知,后者則需要足夠的耐心,以及承受非人的劇痛。 這也是為什么這道法門雖然陰毒,但即使是在黑月教自己手中也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視,畢竟此法無論是受法者還是施法者一生都只能動用一次,選擇修為太低的修士顯然過于雞肋,而選擇修為較高的修士,需要面對的困難又著實太多了一些。 但在鑄成龍相時魏來卻發現自己依然無法吞噬半點那老蛟蛇的力量——那時他才明白,這功法還差上最后一環! 呂觀山曾經說過,他死后,那《鳩蛇吞龍》之法的最后一部分便會自動送到魏來的手中。 呂觀山是個讀書人,一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人。 他自然不會食言。 事實上,就在他斬下那顆龍魄的頭顱時,魏來便已經如愿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原來《鳩蛇吞龍》之法最后差上的東西,便是一道龍魄。在龍魄被斬下的瞬間,魏來背上的龍相猛然動了起來,那未有點睛的龍相張開了自己的嘴,已死的龍魄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被魏來的龍相吞入了腹中。 那一刻,魏來背上的神龍睜開了它的雙眼,又轉瞬歸于沉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