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事實上,鄉村孩子當中大部分人也不想讀書。他們等著到了十六歲拿到身份證才好外出去打工。 還有一些孩子還等不到十六歲,十二,三歲就在工廠等地方干活兒了。初中畢業率多少,高中畢業率多少,完全就不是宣傳的那一個樣子的高。 就正如《天行者》當中的那一番話,虛報?老子在這一個鄉村小學干了九年,難道會不知道是一個什么實際情況? 要不這樣干,上面不給錢。沒有這一個錢,拿什么給孩子們沒有玻璃的窗子安裝玻璃和修校舍? 岸本正義更加清楚的另一個殘酷事實,即便這一些孩子讀了書,無論是高中畢業,還是大學畢業,仍舊難以擺脫底層的命運。 等待他們最好的工作,無非就是接替過去鄉村老師的教鞭。這可不是他憑空想象,而是基于一個對重慶合川地區希望工程的研究調查報告。 報告就明確指出,讀希望小學那一群孩子別說進重點高校是幾乎沒有。哪怕是進普通高校,也少之又少。 進了大學,需要助學貸款的孩子,還是他們。等到他們畢業之后,難就業,干著收入低的工作還是他們。 他們這一些人混得不好,致使讀書無用論在社會底層就越有市場。沒讀大學的人就會說,你看嘛!讀了大學,還不是找不到工作。 即便找到了工作,還沒有我打工賺得多。讀書還有什么用?還不如早早地出去打工算了。 另一個面,城市當中崛起的私立學校,級學校,貴族學校就讀的孩子們。他們不但享受著本地最優質的師資力量,而且還享受著裝有空調,飲水機,多媒體等等硬件設施所提供的教室,以及有著湖光山色的優美校園環境。 一些私立學校的校園環境比好些普通本科院校都好。這學費一年從三,五萬到三,五十萬不等。 至于優秀的老師,也是人。只要是人就離不開錢。人是最現實的經濟動物,誰開的錢多,就給誰干活兒。他們往往都是名校畢業,最終的結果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夏井真琴完全陷入到了沉思當中去。自己就是一個社會底層的苦出身,最是清楚不過沒錢的痛苦所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