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20世紀80年代是佳士得大發(fā)的年代,1980年紐約福特收藏館的印象派畫家作品賣得600萬英鎊,從此印象派繪畫行情看好,有后來居上之勢。 1984年對恰茲沃斯所藏的71幅18世紀前歐洲偉大畫家的作品進行拍賣,合計賣得2千萬英鎊,其中拉斐爾的一幅作品賣得350萬英鎊。同年在賽福克的埃爾衛(wèi)登廳舉行的拍賣會也賣得620萬英鎊。 1985年,意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畫家曼坦尼亞的一幅《博士來拜》成為拍賣過的18世紀前歐洲名畫家作品中最貴一幅,高達810萬英鎊。 印象派繪畫也不甘落后,1986年馬奈的一幅《莫斯納派物斯大街》賣到770萬英鎊,創(chuàng)印象派作品的最高紀錄。 好事還在后頭。 當然,這個后頭的好事高仁也不太清楚,畢竟他不是全知全能的神。 前世記憶清晰如同昨日,但如果沒看過見過,便也不清楚了。 在歷史上,1987年是佳士得輝煌的一年,凡?高的《向日葵》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達2475萬英鎊,另一幅凡?高的《欽克泰勒大橋》賣得1265萬英鎊;一幅德加的作品則高達748萬英鎊;另外,一部古登堡《圣經(jīng)》賣得326萬英鎊;一顆重64.83克拉的法勞萊的鉆石賣得384萬英鎊;一輛布蓋提路易爾牌的轎車賣得550萬英鎊。 1988年,凡?高、畢加索等人的作品都有拍賣好成績,像凡?高的《拉沃克絲像》賣了733萬英鎊(1375萬美元),畢加索的《耍雜技的年輕小丑》賣得209萬英鎊。 而高更的《桌上水果或靜物與小狗》,這件三十年后價值3500萬英鎊的油畫,在倫敦的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出了1055萬美元的高價。 雖然比不得梵高的《向日葵》,但對高仁來說,已經(jīng)是天價了。 轉(zhuǎn)手便翻了十萬倍以上,這世間還有什么生意比撿漏的利潤高。 撿漏一時爽,一直撿漏一直爽! 資金一到賬,高仁的玩家日志并沒有更新,因為到的并不是他的賬戶,而是艾達的。 一張黑卡,放在高仁的面前。 艾達滿臉的興奮,從倫敦趕回來,下了飛機立刻便過來了,風塵仆仆,但精神極其的亢奮。 “不辱使命,兩件古董,加起來拍了1125萬,扣除傭金和稅費,還剩800萬多一點,都在這卡里了。” 高仁放下了手中的內(nèi)家拳秘籍,說道:“給你百分之十的傭金,自己拿,剩下的交給我……” 這是約定好的,高仁守信譽,也不在乎這點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