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求和-《庶子奪唐》
第(3/3)頁
祿東贊問道:“陛下御駕親征,揮師西進,外臣若是據白畢澤之利固守,陛下可有必勝的把握?”
李恪想了想,如實回道:“我大唐兵力雖盛,強于吐蕃,但吐蕃也是高原強蕃,勝兵三十萬,朕雖御駕親征,雖有求勝之念,但也難言必勝。”
大唐強盛無匹,但吐蕃也不是小邦,而且吐蕃還在本國為戰,據有高原地利,李恪面對人數與己方相等的吐蕃軍,如果吐蕃軍仗著對白畢澤的熟悉龜縮不出,李恪確實難言必勝。
祿東贊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擇一穩妥之道,只要陛下答應退兵,臣可以代贊普答應陛下,陛下可據閣川驛之險,擁達木城之利,得藏北之地,而我吐蕃贊普也愿除去贊普之名,此后以大唐郡王自居,永世向大唐稱臣上供,為大唐西垂臣邦,絕無二心。”
就祿東贊這句話而言,李恪這一仗已經勝了,而且是大勝,祿東贊答應吐蕃向大唐稱臣納貢,還承認唐軍對閣川驛和達木城的主權,把這把隨時可以斬向吐蕃命脈的利劍交給了李恪,這意味著吐蕃從此放棄了在西域與大唐爭雄的野心,安安份份地成為大唐邦國了。
祿東贊的話還是很有誘惑力的,畢竟這一戰大唐已經得到的夠多了,不止全據藏北,掌握了藏南的鎖鑰,還除去了吐蕃的贊普之名,縱說是大唐在名義上滅了吐蕃也不為過。
這一戰已經有如此功績,又何必再冒大險,使得前功盡棄。
如果李恪是好大喜功的主,或是所謂的仁德教條之君,說不定就會答應了祿東贊,就此大捷退兵了。
祿東贊的話確實叫人心動,但李恪卻根本不為所動,李恪要的從來不止是什么藏北,也不是為了除去吐蕃的贊普之名,李恪知道吐蕃的威脅,他要為后世子孫去此大患,從根子上去除。
李恪是知兵之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他是知道的,這一次是他最有可能滅掉吐蕃的機會,如果錯過這次機會,給吐蕃緩過氣來,再想滅吐蕃就多了太多的變數了。
李恪盯著祿東贊道:“朕御駕親征來此,你以為朕是為了什么?只要朕還在,這一戰就絕無馬虎可言。若是你能勝朕,就是殺地朕埋骨高原也是你的本事,別的就不必再提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开化县|
台南市|
昌都县|
新龙县|
栾川县|
三门县|
云安县|
衡东县|
武乡县|
河源市|
天柱县|
惠安县|
麟游县|
榆社县|
兰考县|
尖扎县|
佛教|
彭泽县|
南充市|
泾川县|
苏尼特右旗|
民勤县|
沁源县|
涞源县|
收藏|
潮州市|
拉萨市|
廊坊市|
宣化县|
普定县|
桑日县|
贵定县|
宝丰县|
姜堰市|
庆安县|
交口县|
黄大仙区|
襄汾县|
荃湾区|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