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庶子奪唐》
第(1/3)頁
大唐立國二十余載,其間更是征戰無數,朝中名將如云,但若要說到出身,大部分的武臣無非也就出自三處。
其一,隨李淵太原起家,立元之功的河東系;其二,大唐得關中,定都長安后,以關隴門閥為主的關隴系;其三便是山東出身,已李密舊部為首的瓦崗系,而李恪建議李世民任用的便是山東出身的武臣。
朝中出身瓦崗系的武臣頗多,位處高位的也不少,秦叔寶、程知節、李君羨,但其中文武雙全,堪為名帥,符合李恪口中所說標準的李世民卻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人,那便是李績。
李績乃朝中名帥,幾番外戰建功甚巨,又主河東軍政多年,文武雙全,用為兵部尚書正是妥當。而且其中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李績出身山東豪族,不會買關隴門閥的帳。
李績雖不是李恪心腹,但也可叫李恪信任,李績曾為李恪舊部,對于李績的政治傾向,李恪清楚地很,李績一向不親近壟斷關西的關隴門閥,主張打壓。
要知道,唐史之上,本該在十五年后,頂著關隴門閥的壓力,力主立武則天為后的可就是代表軍方的李績,大唐打擊關隴門閥勢力能夠成功,李績功不可沒。
李恪所言,其中所含的寓意太過明顯,就差直接說出“李績”兩個字了,可以說,其實李恪說的不是舉薦的人,而是舉薦李績的理由。
對于李績這個人選,李世民同樣滿意,現在任用的兵部尚書是為了打壓關隴門閥,遵行國策,在朝中至關緊要,將來多半是要拜相的。這個人實力、名望不止是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還要能為君王所用。
如果說現在的太子還是李承乾或是本該有機會成為儲君的李治,李世民也許會有幾分猶疑,畢竟李績可不是人人都能壓地住,用得了的,但李恪卻足以叫李世民放心,畢竟李績本就是李恪部下,在北伐之戰中李恪用地同樣順手。
次日,李世民下旨,準長孫無忌所奏,準其辭去兵部尚書之職,轉拜特進,而以李績為兵部尚書,即日自并州還京任職。
兵部尚書,別稱大司馬,掌國中軍務,在朝廷主張打壓關隴門閥的當口,朝中突然出現了兵部尚書這么大的人員變動,換上的還是和關隴門閥不對路子的李績,其中用意不言自明,圣旨一下,滿朝上下頓時嘩然。
但這也才僅僅只是開始,更重要的安排還在后面,就在李績奉皇命還京就職后,便有給事中張玄素上表,為彰顯朝中武臣擢選之明,請開武舉。
武舉這個詞對時人而言還是新鮮地很,但要理解其中意思卻不難,顧名思義自然就是和科舉相類,只不過科舉選的是文官,而武舉選的是武臣罷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涟水县|
二连浩特市|
勐海县|
宁强县|
江山市|
英吉沙县|
陵水|
迭部县|
淮阳县|
景泰县|
客服|
乌恰县|
长宁区|
明星|
太康县|
马尔康县|
石家庄市|
南充市|
家居|
徐汇区|
武冈市|
广西|
邹平县|
陕西省|
新兴县|
呼伦贝尔市|
平远县|
淮滨县|
龙山县|
佛山市|
长寿区|
哈尔滨市|
始兴县|
大余县|
东方市|
商城县|
信阳市|
南宫市|
银川市|
卫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