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九章 行殯-《庶子奪唐》


    第(1/3)頁

    太上皇李淵駕崩的第三日,行殯之日。

    帝王駕崩,先行“復(fù)”、“沐”之禮,而后小殮、大殮,大殮之后便是“殯”。

    所謂“殯”,其實也是殮禮最后的收尾,便是將上皇李淵的遺體正式地停入梓宮(棺槨)。

    上皇梓宮被置于戢武殿殿西,以熬熟的八筐黍稷并各色臘魚、臘肉分別置于梓宮四周。而后以繡黼鋪置于梓宮最里,繡黼之上再設(shè)三重帳幕,再外以柏木壘成攢宮模樣,最后則用白泥圖于四壁,投入各色珠玉之類,太上皇的梓宮便就布置妥當(dāng)了。

    梓宮布置完后,便是設(shè)太常旗,布靈柩銘旌。

    李淵死后百官商議,初定了“太武皇帝”的謚號,便有楷書大家虞世南親自執(zhí)筆,在一張長兩丈九尺的絳布上書上“太武皇帝之柩”六字。

    行殯之后,李淵便是正是入了棺,眾人也紛紛奉旨聚于大安宮中,再行叩拜、哀悼。

    上皇入殯是正禮,更是大事,巳時,近午,大安宮戢武殿內(nèi)外已經(jīng)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卣緷M了人,大唐宗室,京中各部堂官,并地方奉旨進(jìn)京的都督、刺史俱在其中,一人不落。

    入殯之日來的有數(shù)百人之多,戢武殿作為大安宮正殿,固然寬敞,但也待不下去這般多的人,能在殿中站著的除了宗室親王便是朝中三省、六部、九寺首官并幾位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其他的都在殿外集聚。

    今日已經(jīng)是為李淵守殯的第三日,依殯禮之例,守殯之人除開每日飲清水外,粒米不得入腹,包括李世民在內(nèi)的守殯幾人都是餓了幾天的,腹中清寡地厲害,面有菜色,精神不振,尤其是李泰和李承乾兩人,大有輕輕一推便能倒下的意思,這幾日他們可是吃夠了苦頭。

    幾人中精神最好便是李恪了,李恪在守殯之時懷中揣著武媚娘塞給他的桂花糖,每日腹饑難耐之時便會偷偷地吃上一塊,雖然還有不足,但也是遠(yuǎn)勝于無,至少李恪的體力還是跟的上的。

    李恪的狀態(tài)比旁人都好些,這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旁人見了也不會覺著訝異,蓋因李恪少年習(xí)武,打熬了數(shù)載的身子自然更是結(jié)實,再加之李恪年少,熬得住也是應(yīng)該的。

    李恪在百官中一向有驍勇之名,眾人見得李恪雖然面色蒼白,但精神尚可倒也不覺著訝異,可當(dāng)他們看見李恪身上披著的大氅時,才叫他們詫異萬分。

    雪貂大氅極為難得,整個大唐上下統(tǒng)共也沒有幾件,不過李恪畢竟貴為親王,這雪貂大氅再難得,以李恪的身份身上穿上一件也不足為奇,可怪就怪在李恪身上的大氅與李承乾和李泰身上的都不同,反倒與李世民身上的一模一樣,顯然是李世民賜予李恪的御用之物。

    李恪乃皇子,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給李恪賜衣也在情理之中,可偏偏李恪和李世民身上的兩件雪貂大氅是去歲大朝,西域石國給唐皇李世民獻(xiàn)上的貢品,這大氅只貢了兩件,李世民甚至連太子李承乾都未賜,可卻偏偏賜給了李恪,這說明了什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财经| 长阳| 清镇市| 麦盖提县| 嘉定区| 安康市| 贞丰县| 博兴县| 北安市| 梨树县| 涞水县| 巧家县| 榆树市| 忻城县| 榆树市| 仁寿县| 南陵县| 九龙县| 淮南市| 阳春市| 德惠市| 内乡县| 乐亭县| 开远市| 云浮市| 阳城县| 如皋市| 大渡口区| 浏阳市| 伊宁县| 花莲县| 潜山县| 丹江口市| 兴文县| 新乡市| 额尔古纳市| 洛扎县| 台前县| 大石桥市|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