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七章 仙娘-《庶子奪唐》


    第(1/3)頁

    自隋后,運河修成,北起幽州,過洛陽、揚州,南至蘇杭,一應貨物,無論大小宗,大多自水路而運,陸路反倒越發地少了。

    大運河乃南北要道,每日運河之上船只無數,大運河雖然修成不過二十載,但就在這短短的二十載間,漕運已漸漸成了氣候。

    運河其長千里,途徑州縣數十,北段以東都洛陽為中,而過了濟州后,便是以揚州為中,因此漕運最為繁盛的自然也是洛陽與揚州兩處。

    在揚州,船行靠水吃飯,便是漕運的主干,而隨著船行大興,船行所凝聚不止是河船,還有船工,以及上萬來往各地碼頭挑運的苦役腳夫,故而船行在揚州很有幾分勢力,仙娘這么說倒也在理。

    至于鹽幫,那便更是如此了。

    “自古煮鹽之利,重于東南,而淮南為最。”

    淮南臨海,自西漢吳王劉濞封于廣陵時,便煮海為鹽,乃有鹽場,而吳王劉濞憑借這淮南之地,便敢興軍北上,與朝廷作對,靠的便是鹽利給他的底氣。

    淮南鹽場,至今已有千載,而天下產鹽州郡雖不少,但鹽質最上,年產最豐的卻莫過于淮南了。

    天下之重,無出鹽鐵。

    而與鐵相較,鹽更顯暴利,煮鹽之利,財或累萬金,利或達十倍,“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一說絕非虛言。

    西漢之初,國力疲敝,故自西漢以來,因鹽之巨利,鹽業大多官營,以豐國庫,而自隋開皇三年以后,國庫豐實,官府便將鹽利放歸民間,不以官營,亦不征鹽課。

    大唐立國未久,未免與民爭利,不利東南安穩,故而唐廷亦隨前隋舊例,不涉鹽事,販鹽巨利盡入鹽商之手,淮南鹽商之富,更是甲于天下,甚至到了能夠決定東南半壁的安穩的程度。

    仙娘說鹽幫在揚州勢力極大,自然也是對的。

    “方才仙娘所言,先生以為如何?”仙娘雖美,但李恪倒也不致亂了方寸,一曲奏罷,李恪便命人送了仙娘回船,轉而對身旁的王玄策問道。

    王玄策道:“臣雖非南人,但早年尚未出仕前亦曾游學天下,揚州鹽商勢力之巨,臣早有耳聞。百姓每日所食,一日不可無鹽,鹽乃東南之基,若鹽亂,則東南亂,東南亂,則天下不治,殿下此去揚州,待鹽商千萬大意不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平区| 蕲春县| 崇阳县| 吉安市| 礼泉县| 湟中县| 天津市| 建始县| 嵊州市| 临夏市| 宜君县| 于田县| 高阳县| 民权县| 平湖市| 财经| 萨嘎县| 长沙市| 太湖县| 庄河市| 胶南市| 阿克| 临颍县| 临沧市| 汉沽区| 崇义县| 上蔡县| 龙陵县| 威海市| 沙坪坝区| 锡林郭勒盟| 天水市| 团风县| 丘北县| 民勤县| 贡山| 黄石市| 湘潭市| 泸溪县| 崇阳县| 和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