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徐隨珠這陣子也在發愁:客山土特產經過直播以及頭幾批客戶的口耳相傳,賣的實在太好了,貨源不夠賣,剛上架就售罄,評論區滿屏哀嚎,都是搶不到農副產品的網友擱那吐槽。 其實她已經很努力地在開發客山的農副產品了。 目前的土特產網店,除了最初上架的菌菇干貨、土雞雞蛋、竹編制品以外,又陸續上架了文玩核桃、腌菜菜干水果干……年前新增的高山鮮牛乳更是大獲好評。 說到鮮牛乳,就不得不說一下開墾后的山坡,真適合養牛啊。 向陽坡地上,種滿了奶牛最愛吃的紫花苜蓿,澆灌的是清澈無污染的山泉水。 晴朗的天,黑白相間的花奶牛們甩著尾巴,悠閑地溜達在陽光下的草坡上,慢悠悠地啃幾口“牧草之王”著稱的紫花苜蓿草,渴了在潺潺流過的溪流邊喝幾口從山頂巖壁淌下來的清泉水。 水質比不上她用來制藥和藥妝、果飲的深層礦泉水吧,比外頭城鎮居民喝的市政飲用水的品質不知好多少倍。 吃得好、喝得好、又能滿山坡地自由溜達曬太陽,花奶牛們心情愉悅,不僅產奶量高、牛奶品質也不是一般的好。 徐隨珠當初之所以想在客山養上幾頭奶牛,是覺得從北方牧場運鮮奶過來太麻煩,奶粉、奶片等其他乳制品可以郵寄、貨運,但鮮奶它沒法等啊。 于是第二次來客山考察時,看到這片剛開出來的山坡很適合養殖,就讓成余亮雇了些工人蓋牛棚、圈牛場,同時滿山坡地種上紫花苜蓿,又從海拉爾的牧場運了幾頭產奶高峰期的奶牛過來,想給家里人開個小灶。 沒想到產奶量大大超出了她的預期,一頭奶牛每天輕輕松松產五十公斤奶,而她運了八頭奶牛過來…… 這數學題簡單:每天保守估計能收獲四百公斤奶,并且還一直在增產。這誰吃得消啊! 哪怕承包了親朋好友的需奶量,也還剩不少,成余亮就提議放網店上賣。 當然了,送貨地址僅限客山周邊,太遠了不方便。 一開始純粹為了消耗多余的牛奶,倒掉總歸可惜,收個成本價,順便造福一下周邊的人群。 沒想到反響特別好,以至于多地網友在評論區跪求鮮奶。為此引來了多家奶制品加工廠的采購。 成余亮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客山那么多山頭呢,隨便開幾個出來搞個高山養殖場,既宣傳了客山,也多了門進項,原住民還能多個家門口的活計,一舉多得。 徐隨珠看了他和趙秘書聯手提交的企劃書,覺得這個規模化生態養牛項目還是有投資價值的。種草養牛,牛糞堆肥養果樹花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