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漁村開發(fā)是板上釘釘?shù)氖隆?h長都面當(dāng)面跟他們明說了,峽灣漁村將會開發(fā)成一個旅游景區(qū)。 “我剛聽那老師說什么峽灣景區(qū)明信片,是指我們鎮(zhèn)嗎?” “走!上郵局問問去!” 豈料,郵局的工作人員說,明信片有是有,但賣的賣了,剩下的運去漁村報亭了。 “漁村有報亭?那個屁點大的小村子,還設(shè)報亭?鎮(zhèn)上都沒這待遇!”有鎮(zhèn)民酸溜溜地說。 消息靈通的則一臉“你才知道啊”的表情:“我不少讓你們?nèi)O村看看嘛,那里早就不是原先落魄的樣子了,村道拓寬了,以前最多跑個拖拉機,現(xiàn)在能跑大卡車了。村委門前那塊曬場搞了個集市……哦,那好像不叫集市,叫什么‘工藝品一條街’。我認(rèn)識的一個老太太,坐在那里繡花,說村里跟她說了,賣得的錢都?xì)w她,另外還給補貼,叫‘手藝人獎勵金’,一個月下來,能掙不少呢!” 鎮(zhèn)民們一臉懵逼:“坐著繡繡花、縫縫香囊就有錢掙?還有這么好的事兒?” 一窩蜂涌去了峽灣漁村。 正巧,先一步抵達(dá)的省一高師生們在那里逛。 其實,景區(qū)因為還沒正式對外營業(yè),“手工藝品一條街”的招牌是掛上去了,但大部分鋪子還沒開張,開著門的就只有“古法紅糖坊”、“祖?zhèn)魉垢薄ⅰ袄C里乾坤”、“簍滿春”這幾個本村老頭老太駐守的攤子。 城里的學(xué)生,喝過紅糖水、吃過各類豆制品,但哪有機會接觸紅糖是怎么從甘蔗一步步熬成糖塊的、黃豆是怎么磨成豆?jié){、再做成各類豆制品的。 如今親眼見到,頓時覺得老神奇了,一個個擠在鋪子前邁不開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