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徐老師,前面三排坐著的都是外國嘉賓,年紀大的瞧著都上七十歲了,你說能看得懂咱們的節目嗎?” “后面有一半也坐著老外,和我們一樣帶著節目來的。快看,那支隊伍肯定是表演‘天鵝湖’,那衣服我認得,電視上看過……這么經典的劇目,我突然對咱們的節目有些沒信心了……” “徐老師……” “淡定淡定。”徐隨珠揉著太陽穴,安撫另外兩位帶隊老師,學生都沒她們焦慮,“既然是中外交流為主的匯報演出,出于友好,我們采用英語劇的表演方式,讓老外聽得懂、看得懂,這不是對他們的尊重嗎?” 事實也的確如此。 看完其他省帶來的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和技術含量的地方唱腔,再看z省代表隊,出場一串流利的英語獨白,瞬間吸引了臺下窸窸窣窣交頭接耳的外國觀眾——一個個坐正身子、閉上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隨著搞笑劇情的推進,現場不時爆出陣陣大笑。 “good!good!” 坐在前幾排的外國嘉賓,不時豎起大拇指。 年逾七十、在華夏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外籍老教授,不僅聽得懂,還特別有體會。 “當年,我帶的學生,確實鬧過這樣的笑話。”他操著一口不甚流利的華語邊點頭邊笑吟吟地說道。 “這是哪個省送上來的節目?”聽到外籍老教授的感慨,此次活動的主辦方領導,驚喜之余,問道。 “這是z省送上來的英語劇。”底下的工作人員查了節目表回道。 “z省?不錯不錯!總算有點新意!” 雖說這是一場不設獎的聯誼會,但辦的好,主辦方就會受上級領導表揚,連帶著,z省代表隊,也繼而連三被提及。 “策劃老師徐隨珠?z省的?莫非就是研討會上,一口霸氣的英語征服座百來號優秀教師的那位?”有參加暑期研討會的老師恍悟道。 “原來就她啊?哪個學校的?z省一高?還是二高?”聽上去似乎想挖角。 “都不是,據說是所偏僻的鄉鎮中學。” “不是吧?這么優秀的教師,還留在鄉鎮中學?沒學校挖她嗎?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不曉得愿不愿意來京都工作……” 某外省的帶隊老師酸溜溜地說:“肯定是待遇沒談攏。有些人啊,出名了就拿喬,心氣太高……” “這回你錯了!我聽說啊,那老師明確表態不挪坑,就愛那鄉鎮中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