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心不齊是事實。 然而,作為企業的掌舵人,能執掌一家大型集團,終歸還是不缺乏魄力的。 在各地的遠方聯盟體系加入促銷大戰之后,10月20號,掏寶也開始了反擊。 20號一大早,先是蘇林對外召開了發布會。 宣布,雙十一促銷,蘇林不獨立參與促銷,而是配合掏寶進行促銷活動。 蘇林各地的倉儲中心和物流體系,都會配合掏寶進行統一運營。 作為線下家電連鎖巨頭,蘇林的門店體系甚至比國梅還要完善,倉儲和物流,在國梅沒有被并購之前,蘇林發展的其實也比國梅要快。 如今,國梅雖然被納入遠方,可遠方并購之后,因為資金問題,以及產業繁多,反而沒專一的蘇林發展的快。 在家電領域,蘇林目前還要超過國梅一些。 蘇林宣布全力支持掏寶,在這時候,是讓人無法想象的。 09年電商雖然發展的快,可目前還是線下為主,實體為王。 蘇林配合掏寶,在此刻,是強者為弱者打下手。 而按照既定規則,就算打下手,也該是掏寶配合蘇林才對。 …… 發布會上,有記者就提及了這個問題。 甚至尖銳地問道:“張總,目前外界都在說,各大零售企業,包括電商平臺都在針對遠方。 認為遠方搶占了大家的市場,大家都有默契,甚至是達成了一些統一協議,共同排擠遠方。 如今,蘇林不惜放棄自主運營的權利,全力支持阿里,好像也證明了這一點。 對這些質疑,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張進東聞言臉色嚴肅道:“針對和排擠這兩個詞用的不合適! 有些問題,也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 不是我們針對遠方,排擠遠方,而是必須要競爭! 我們企業也要給股東,給員工,給所有投資者和消費者一個交代。 遠方集團日益強大,這點是事實,無法否認。 遠方的做大,華夏零售體系的強大,作為消費者,作為旁觀者,我們樂見其成。 可作為同行,捫心自問,難道我們這些企業就要坐以待斃,等著被遠方壓縮全部市場,最后被并購或者關門歇業? 每家企業,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 正常的商業競爭而已,我不知道外界所謂的排擠和針對從何而來。 蘇林選擇和阿里合作,也是看到了電子商務領域未來的前景,以及相信阿里可以給這個市場帶來更大的發展……” “張總,冒昧問一句,如果選擇合作的話,豈不是遠方更合適?” 張進東笑道:“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在考慮,都在想。 我不僅僅只是想過,而是做過。 當初,蘇林和遠方也曾有過合作,大家應該都知道。 蘇林易購那時候不但接入了遠方的平臺,線下我們和遠方也共同進入華北地區,雙方協同開店。 我原本應該說些冠冕堂皇的話,告訴大家,這是戰略布局的需要。 可現在,我卻是不這么說。 為什么不和遠方合作?” 張進東問了一句,不等其他人回答,就自顧自道:“因為遠方太過強勢和霸道! 就說遠方商城的自營業務,和天貓的自營業務不同。 天貓的自營業務,并不全是平臺自營,包括廠家自營,經銷商自營。 而遠方的自營,則全部是遠方自營業務! 換句話說,遠方剝奪了經銷商的生存空間,剝奪了包括我們這些連鎖零售企業的生存空間! 加入遠方的平臺,也就意味著我們這些企業失去了存在價值。 蘇林一旦加入了遠方,那蘇林還剩下什么? 所有的產品都遠方自營了,通過廠家的合作遠方自購自銷,那蘇林的加入毫無意義……” 等他說了一會,有記者再次問道:“站在張總的角度,這的確不利于蘇林的發展。 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遠方這樣的模式,可以減少成本支出,經銷商和代理商的利潤不會再次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讓利空間更大。 張總,說句冒昧的話,如果遠方繼續做大,是不是意味著市場已經淘汰了你們?” 這話一出,現場的一些蘇林高管臉色有些難看,紛紛看向問話的記者。 張進東則是笑道:“存在即合理。 蘇林和國梅,包括其他的零售企業,為什么會一直存在,不僅僅只是華夏,包括全世界。 對廠家而言,建立自己的流通渠道,直營渠道,都是要耗費大量成本的。 不是每家企業,都有這個實力去鋪設這些渠道的。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你購物,是希望一站式購物,還是買幾件東西就要跑幾十家門店? 所以我們這些連鎖零售企業,才有了生存的空間,以及存在的必要。 而且我們這些平臺式企業,成本支出并不比廠家直營要高。 你們要明白,對生產企業而言,生產一萬件產品和一百件產品,成本也是不同的,大額的訂單,必然會讓成本下降,所以蘇林的價格體系,已經在生產成本上進行了讓利。” 說到這,張進東其實還沒有說到遠方,沒有正面回答記者的問題。 頓了頓,張進東才繼續道:“至于你說遠方的讓利空間更大,成本支出更低,這點是事實。 不過有個前提,這個市場不是一家的市場! 現在的局面,其實已經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 遠方正在壟斷這個產業,建立完全屬于自己的市場。 所有人都該明白,有競爭才有活力,有競爭才會對消費者有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