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商業廣場,租給別人是租,租給遠方也是租。 其他企業,簽訂的最少也是五年約,二十年都常見。 我要求的十年合約,應該不算為難大家才對。 另外,這么說吧,在同等的條件下,我比其他零售企業,多給3%的租金,這要是大家還覺得不滿足,那我也的確沒什么好談的了?!? 這話一出,會議室中的幾人臉色都有些異樣。 同比增長3%! 聽起來不多,可實際上對他們這些人而言,遠方要求的一些商業廣場,年租金都是數以百萬甚至千萬計算。 光是3%的增長,那就是好幾十萬了。 幾十萬的租金增加,不是小數目,尤其是這么大規模的增加,遠方要的又不是一兩家。 李東見他們動心了,輕輕吐了口氣,沒有繼續說下去。 現在,在零售集團,租金成本其實已經上浮了不少,能達到開支的30%以上。 在30%的基礎上,再次上浮3%的比例,總成本大概要上浮1%左右。 相對于遠方這么龐大的體系,成本上漲1%,那就不是小數目了! 如果這次合作的規模達到了千億級別,遠方就要多支出10個億,而千億合作規模,也是李東的預定目標。 一年多支出10個億的資金,對任何企業而言,都不是小數目。 不過事到如今,李東既然打定了主意,也就不去想這些了。 這千億的投資,要是能完成2000億的營收增長,那就足夠了。 哪怕三個月的貨款周期,也相當于遠方多了500億的壓貨款,這筆錢,遠方膽子大一點,就可以一直免費用下去。 500億,從銀行貸款,利息也不低了,比他現在多支出的10億還要多不少。 增加年度2000億營收,多500億的免費款子動用,多支出10億李東可以接受。 當然,實際上遠不止如此。 畢竟,遠方現在沒有錢,這次商業廣場壟斷計劃的資金,也得靠融資和借貸,利息李東懶得算了,這個得從零售業務盈利來支付。 只要盈利能完成利息的支付,遠方就不虧。 要是盈利連利息都不夠,那就和袁成道說的一樣,空有名聲,實際上血虧的節奏了。 在09年這段時間,李東并不覺得,零售的盈利連利息都不夠,就算真有這一天,那起碼也得在網購市場達到幾萬億規模以后了。 現在的網購市場,萬億都不到,沖擊力也就一般。 而且人工成本也沒后世那么高,到最后,應該會在利息之上稍微賺一點才對,這一點,也許可能只有1%。 外人也許覺得這種投資不劃算,能貸款千億,投資點別的多劃算。 很多企業不是不想貸款,而是貸款不到,要是他們能弄個千億資金,年回報率低于10%恐怕都沒人會去干。 遠方有這個實力和資本,結果想法就是不虧錢就好,傳出去恐怕不少人都得笑話。 外人笑話不笑話,李東不在意。 他說上浮3%的租金,利益的增加,對任何人都不是那么容易拒絕的。 一年多幾十萬收入,十年就是幾百萬。 一家商場多幾百萬,有些集團旗下開發的廣場多達五六家,那就是未來十年,可以增加數千萬的收入。 賬,人人會算。 正如李東說的那樣,租給誰不是租,遠方無外乎要一個優先選擇權罷了。 這些中型地產商,不會像大地產集團,去考慮那么多。 他們在當地也許有實力,可放在國內,競爭力不算強。 大地產集團還要考慮很多東西,考慮實際影響力,考慮被遠方壟斷后可能造成的弊端,而他們,則是不用考慮這些。 在李東說出上浮3%的租金之后,幾家企業的負責人,考慮了一陣,就有人直接答應了下來。 如今,外界都熟悉李東的風格。 他喜歡干一次到位的事,既然說這么多,再想在李東頭上拔毛,最后恐怕毛拔不到,反而被李東惦記上了。 見好就收,實際上,這樣的結果,已經比很多人預料中的要強了不少。 合約,簽訂的比大家想象中的都順利。 19號一天,李東簽訂了14份合約,涉及到的商業廣場多達38家。 還有部分商業廣場,現在還處于租賃期。 對于這些廣場,李東沒讓別人毀約,這個成本太高,他就算再想從根源上壟斷,這個代價也承受不起。 現在就足夠了,到期的商業廣場,即將到期的商業廣場,包括一些新建的商業廣場,拿下了這些地方,已經足夠對其他企業限制了。 如今,很多老廣場都被時代淘汰了。 社會在進步,在發展,那些老牌的商業廣場,其實也都在淘汰的邊緣。 壟斷了新開發的商業廣場,限制了其他企業的擴張步伐,打斷了他們更新換代的步驟,光是這一點,一年多支出10個億,遠方就是賺的。 …… 而就在李東親自進行談判簽約的時候,滕迅方面也在19號,向港交所和證監會遞交了復牌申請。 此刻,距離滕迅重組剛好過去兩個月時間。 兩個月,對于互聯網集團而言,完成重組的困難其實要比實業公司小很多。 滕迅也許還存在一些問題,不過復牌之后也可以進行整合。 只要證監會和港交所能通過,這些小問題,都無傷大雅。 隨著滕迅復牌申請遞交,李東在平川和地產商的談判,反而被人無視了。 此時此刻,大家的關注點都在滕迅復牌身上。 至于遠方零售要擴張的問題,并沒有太多人的會去在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