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梁遠的計劃里德鐵120系列電力機車,屬于那種將來只要有機會搞到手,無論花費什么代價都是值得的東西。 在德國的電力機車發(fā)展史上,120系列電力機車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在120型機車上,德國工程師首次試驗了模塊化制造模式,安裝了電子限速系統(tǒng),新型剎車控制系統(tǒng)等一系列機車新技術。最重要的是120型機車裝備了三相異步電機和用于電機控制的GTO變流器,使電力機車的傳動由傳統(tǒng)的交—直型(注1)變成了全方位超越交—直型傳動的交—直—交傳動(注2)。日后隨著德鐵橫掃歐洲的101系列電力機車就是在120系列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以國內的技術底子來說,引進這種從舊技術跨越到新技術的車型是最劃算的,從中可以看到許多德國人在機車設計上的根本思路,打個比方土鱉現(xiàn)在就是個小學水平,努努力或許能研究明白中學的問題,你要是給他大學的微積分,除了學會抄答案實際上是一無所獲的。看看韓國的羅老號火箭,中國的自主CPU,真正的科研是絕對不能好高騖遠的。 可惜目前只能是看著120型機車流口水,一臺120型電力機車的造價都快趕上四臺斯貝發(fā)動機了,現(xiàn)在的梁遠是萬萬折騰不起的。 兩個人上了列車,梁海平看著好似飛機客艙一般的車廂感嘆地說道:“小遠,我們去東德引進的那個車底有這個好么。” 梁遠指了指車廂兩端的電子顯示屏說道:“豪華程度差不多。細節(jié)上肯定不如。” 波恩同萊比錫之間的距離大約在五百公里左右,放在新世紀兩德統(tǒng)一之后,乘坐ICE特快列車也就是一個多小時的事,眼下卻是不同,在波恩至卡塞爾之間列車在120型機車的牽引之下跑得飛快,梁遠看到車廂兩端的電子顯示屏顯示,速度最高曾達到195公里/小時。兩個小時后列車經過了卡塞爾市,緩緩駛進了民主德國的哥達海關。 列車在哥達海關停了大約三十分鐘,換過牽引機頭、驗過護照、車票之后列車重新啟動。進入東德之后梁遠明顯感覺列車速度慢了下來,抬頭看了看車廂兩端已經黑掉了的顯示屏,梁遠無奈的嘆了口氣。 從北平算起梁遠折騰了三十多個小時。才算踏上了民主德國的土地,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東德和中國之間連直達航班都沒有,去看望一個陣營的階級兄弟,居然還得從腐朽的階級敵人西德處入境,世界上的事兒就是這么扯淡,所謂的意識形態(tài)、信仰之爭歸根結底都是利益罷了。 西德境內350公里的里程列車跑了2個小時,進入東德后哥達到萊比錫之間150公里的里程列車也跑了兩個小時。腐朽的資本主義果然是只會埋頭趕路不關心人民疾苦啊。 在德意志帝國時代,萊比錫就以博覽會聞名于世,49年民主德國建國之后,萊比錫變成了東德境內的第二大城市。在冷戰(zhàn)時期每年的萊比錫展會,都會變成華約互經會成員國之間的大型貿易洽談會。 86年蘇共的戈爾巴喬夫提出新思維之后,萊比錫展會也隨之一變,部分西德的企業(yè)曾在春季的萊比錫展會中試探著參展。 下了火車,梁遠拉著梁海平特意跑到了機頭位置看了一眼。過不出所料,在哥達海關牽引機車由原來的西德120型機車已經換成了紅白涂裝的東德243型機車。梁遠對著方頭方腦的243型機車努了努嘴說道:“小叔,這臺機頭叫243型電力機車,也是統(tǒng)一機車聯(lián)合體生產的呢,我們這回來東德的目標除了雙層車底之外,就是這個方頭方腦的家伙了。” 梁海平看了幾眼說道;“這東西真不咋地。不光跑得慢,外表也比那臺120型難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