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花鼓燈節-《大明寒士》
第(2/3)頁
沈康朝身側的老者拱拱手,問道:“叟猜的不錯,我們的確是外鄉來的,敢問這鳳陽府怎么如此熱鬧啊?”
老者笑了笑,道:“傻小子,今兒是七月初七啊!”
沈康一拍腦門,這連日的車馬勞頓,誰還能刻意的記著什么日子呢?
經老者一說,他才算是想起來了,七月初七乞巧節。
老者又笑,接著道:“除了乞巧節,今兒還是咱們鳳陽府知府老爺立下的節日,自從三年前就年年舉辦,名頭啊,叫做花鼓燈節。”
“花鼓燈節?”沈康好奇的問道。
這頭不知道大漢表演了什么絕活,人群又一次響起歡呼和掌聲。
老者笑著道:“咱們鳳陽的花鼓戲,那是名滿天下的,咱們的知府老爺便以此為名目,定下每年的七月初七與乞巧節一同大辦,你瞧咱們主街兩側廊下的集市,便叫做乞巧市、也叫花燈市。”
兩節同辦,難怪如此熱鬧。
說起花鼓戲,是各地方小戲花鼓、燈戲的總稱,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戲”。流行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陜西等省。但這老者說的,明顯不是湖南花鼓,而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鳳陽花鼓。
花鼓戲曲調活潑輕快,旋律流暢明快。據傳說,鳳陽花鼓戲最初是起源于明朝初年,當年的朱元璋定鳳陽為中都。
可當時的鳳陽府人氣不興旺,文化上經濟上都很落后,為了養鳳陽興旺起來,朱元璋便移民江南十四萬戶和天下數千文人墨客,到鳳陽府安家。
當初朱元璋本是好意,這一動作旨在繁榮中都,但是,這十四萬戶卻都是江南富民,朱元璋將他們從沿海遷移到內地,意味著這些人將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經濟,失去了政治核心。
朱元璋是聰明的,這一個動作,不但達到了繁榮中都的目的,也削減了地主勢力。
這些富民習慣了江南的富足安逸,哪能習慣從江南到鳳陽“走大江,過小河,馬吃干草無水喝”時時警惕干旱和洪澇的背井離鄉,因此,時常有人從遷移的隊伍中逃跑。
朱元璋見此情景,哪能允許,于是頒布了禁令“凡逃跑者格殺勿論。”于是,膽小的不敢明目張膽的逃跑,便在暗中想辦法。
據野史傳言,當初那些半途逃跑的人,為了躲避官府追查,扮成乞丐,用一個竹筒兩頭蒙上羊皮,制成小鼓,又隨意折了樹枝當鼓槌,這就形成了今日的雙條鼓雛形,這人自編了花鼓詞,就這樣邊演唱邊乞討順利的走上了回鄉路。
后來他的這個辦法被人知道,于是大家都學著唱了起來,就這樣,鳳陽花鼓便繁衍開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濉溪县|
忻城县|
诸城市|
阳山县|
七台河市|
墨玉县|
云林县|
栾城县|
西藏|
榆林市|
临泽县|
岳池县|
全州县|
浮梁县|
独山县|
利辛县|
怀宁县|
新津县|
田阳县|
清镇市|
乐安县|
家居|
汉阴县|
蓝山县|
德阳市|
元朗区|
宜兰县|
成武县|
法库县|
阿克陶县|
原平市|
阜阳市|
依兰县|
唐山市|
夹江县|
曲周县|
昌宁县|
郁南县|
陇西县|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