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柯命人牽來純白之牛用作太牢。但關于蛇靈,仍推到靈臺準備放血。 司馬景文看到這一幕,并未多言,而是在余媖攙扶下,來姬樂、史皇氏處行禮。 “儒生司馬元昭見過國靈殿下,拜見史皇大人。” “起來吧。”姬樂隨口應了一句,目光盯著靈臺。在十位巫女的吟唱下,蛇靈毫無反抗的余地。一位巫覡上前,手起刀落,潺潺血水留下靈臺,充滿地上的凹槽。 “殿下是好奇,為何國君仍準備放血蛇靈嗎?”司馬景文雖然當眾呵斥楊柯,但愛之深責之切,正因為他對楊柯報以莫大期望,才不愿意楊柯行事毫無章法。時常訓斥謾罵,以期待楊柯能真正發奮,成為一代圣王。 而到了姬樂面前,司馬景文又要為楊柯解釋,化解他二人的誤會。 “的確好奇。既然不用蛇靈祭祖,那這是做什么?” “邪蛇到底是一國之靈,承載國運興衰,豈能擅殺?我等俘虜他國之靈后,最常用的方式是封印。而‘靈臺放血’,一則削弱邪靈實力,二則挑選合用的勞力,將病殘去掉。” 靈宮有三重正殿,九重樓閣以及數十靈臺。 如今放血蛇靈的地方,便是東南方向的一處靈臺。隨著血液流失,洛城東南方向的奉宮有了變化。 被俘虜的托磊之民送到奉宮沒多久,便有不少老者、傷者因路途疲勞,而一一死亡。 看守奉宮的幾位軍官對此見怪不怪,命人將尸體抬走,清點剩下的人數。 “這么大規模的死亡,一口氣將老弱病殘淘汰,應該是靈宮那邊又開始鎮神儀式。” “嗯,只要鎮神順利,束縛這些奴隸的國靈根源,便再也不擔心他們反抗。” 國靈和國民息息相關。 國民死亡后,傷口立刻反應在國靈身上。但反之,國靈出現問題回饋在國家時,卻并不會那么迅速直接。而是以一種玄之又玄的命運變化,間接影響國運。 比如當日姬樂摔倒,促使一座房屋倒塌。如果他真吐血受傷,那么國民的死因便是因為“房屋倒塌”而死。 同理,擊殺一位國靈后,不會讓所有國民在一瞬間死亡。而是從命運的角度,定下這個國家必然消亡的結果。 因為國靈不在,這個國家的國祚也隨之終了。 但如何終了,怎么消失,會通過種種自然因素進行合理化。比如國家發生一場地震,導致城池塌陷,國民消失。亦或者大地失去生機,爆發一場饑荒,將所有國民活活餓死。甚至用一場瘟疫,來奪走國民的性命。 國靈的死亡,僅注定結果,不在意過程。 所以,在對蛇靈放血后,那些被俘虜的國民中,重傷無力之輩便以各種疾病作為死因,從而失去性命,完成九宮城對奴隸的挑選。 “嘶——嘶嘶——”國民大規模死亡,立刻讓大蛇有所感應,它掙扎著準備反抗,卻又被巫女們以靈力鎮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