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魏嫂子這手藝行!”魏華音看了看,編的比男人還精細,光滑,贊了一句。 “也沒有別的能耐,就給自家給親戚編兩個筐子的功夫了!”魏嫂子忍不住笑。 村里看著樊氏也住過去,那一院圈起來,除了沒有東廂房,比老魏家二房還要大,有跟魏嫂子交好的幾個,也過來送一條汗巾,一碗雞蛋。 柳王氏喊她們留下吃飯,幾人都沒應,打完招呼就走了。 “回頭把菜給她們端一碗!”魏華玉就說,越多人嘗嘗她音寶兒的廚藝,讓她們都知道,柳氏那個惡毒的賤人,把音寶兒磋磨那么多年!想再落個好名聲?沒門兒! 魏華音應聲,下廚炒菜做飯。 柳婉姑也在一旁學著,“音姑做的菜好吃!比之前去縣城在飯館里吃的都好吃!” “也舍得放油放東西!”陳氏笑呵呵道。她閨女的茶飯已經很不錯了! 飯菜做好,端到外面亭子下的桌上。 桌子大,柳滿倉他們也都一塊坐在外面,坐不下的,直接端碗站著。 劉清江經常不在家,是個埋頭苦讀的書呆子,之前雖然看不慣魏音姑說話行事,但如今再看她待人接物,頗有些改邪歸正還是個好人的架勢,“表妹以后,好好做人!沒事兒,也看些書,識些字!” “二哥!音姑識字呢!”柳婉姑有些受不了他道。 “沒想到表妹不光廚藝好,還識字,如此便好!圣人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劉清江一派老學究的樣子。 柳婉姑讓他趕緊打住,“好了!二哥!都累的不行了!你也歇會吧!” 劉清江這才打住,不再多說。 等下晌,柳滿倉打了水把剛種的菜苗都澆一遍水,然后柳王氏和魏華玉留下,陪著住兩晚,其他人都散了。 劉氏還沒回到家,半路上就拉著于文澤問,“我看那一院蓋下來可得花不少銀子!還在院子里專門打個井,沒個幾十兩銀子拿不下來吧!?” “娘!音姑花的都是自己的!我也就幫著找了些石板,也是她自己付的錢!”于文澤知道她的想法,可他給錢音姑沒要。 劉氏不相信,“你我還不知道!吃虧吃多少!娶個媳婦兒,恨不得貢起來!連娘家的也養著!吃多少,拿多少了!” “娘!都是親戚的,玉姑就這一個妹妹,不疼她還疼誰!一點吃的也不值當說!”于文澤讓她別在提了。 劉氏心口憋氣,又追問他,“你真沒拿錢?你們擺攤兒的錢說要還債,可沒往我手里交一點!” “我是拿了五兩銀子,音姑沒要!石涼粉賣的多了,沒有石花籽,得拿不少銀子從外地進貨呢!錢都不夠,音姑不要!她自己手里的錢正好夠呢!”于文澤又解釋一遍。 劉氏還是覺的憋屈,可兒子死活不承認,她也不好再說啥,就一路念叨家里日子不好過,看著過得去,還擺著攤兒,卻過的還不如人啥啥的。 不過擺攤兒的本錢都是魏華音拿的,這個本錢不掙回來還上,不往家里交錢,只付工錢,是之前就說下的。于文澤也不接應她的話。 魏華玉那邊也在跟魏華音算賬,蓋房子花的錢,上梁,喬遷又花的錢,“你手里不剩下了!” 柳王氏也道,“之前說了不讓這么花,一天不盯著看著,那點銀子流水一樣都花出去了!” “很快就有了!”魏華音笑了下。 “銀子哪能說有就有的!你當你娘真無所不能呢!”柳王氏嗔她一眼。 “鴨蛋和皮蛋啊!”魏華音提醒。 柳王氏一拍大腿,“你不說這個,我都要忘了!時間到了啊!明兒個就回家看看去!” 樊氏拉著柳王氏說話,“音姑是個有福的!之前多災多難,以后就都是好日子了!我都還不知道,音姑藏著這么多本事,短短時間就掙那么多錢呢!” “音姑有時候就是刀子嘴,遇到事了,可一點不含糊!救陳大實家兒子就是!”柳王氏想起來都覺的自豪。 樊氏連聲應和,“是啊是啊!之前不住一處,離得遠也不多曉得。以后啊,你就把心放肚里!說起來,還是我沾光了!老了老了,兒子的福沒有享上,倒是享了孫女的福呢!” 柳王氏還真覺的她享了孫女的福,不過她分出來單過,外面對音姑一個女兒家分家單過說的沒那么難聽,也算是她自己積的福。 在新家住了一夜,魏華音就跟柳王氏回小柳莊了。 腌的咸鴨蛋過時間了,皮蛋也過時間了。 柳滿倉看她跟著過來,笑起來,“想起來腌的鴨蛋和皮蛋了!” “那是!可等著掙錢呢!”柳王氏想起來有些迫不及待。 老兩口都是精細的人,魏華音的要求都嚴格執行的,鴨蛋開封,柳王氏先隨便挑了幾個拿去煮上。 又把皮蛋扒出來,用手掂了掂,“成了!” 砸開一個,晶瑩墨綠的透明蛋清,里面包著的蛋黃,一掰開,全是蛋黃液。聞著就一股皮蛋特有的清香。 “姥爺嘗嘗!這就是皮蛋!” 柳滿倉看著發綠的皮蛋,上面還有松花,聞了聞味兒,不難接受,嘗了下,“蛋黃好吃!” “蛋清涼拌一下也好吃!”魏華音笑著剝了幾個,然后拿去涼拌了一盤子。 鴨蛋也煮好沖了涼水拿出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