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同羅伯森等商人貴族的樂觀態(tài)度相比,雷歐卻顯得憂心忡忡:“但是博福特主教是一個很難相處的人,不知道伯爵此次前往倫敦能否見到他呢?” “肯定能見到的。”斯科特堅定的說:“只要我告訴博福特主教我也是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的死對頭就是,畢竟對博福特主教來說,敵人的敵人那就是朋友,所以相信他會見我的。” 英格蘭王國的政治形勢向來非常復雜,在國王亨利六世統(tǒng)治的前期,國家的政治大權(quán)一直都沒有真正掌握在亨利六世的手里,反倒是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以攝政王的身份把持著英格蘭的大權(quán)。 漢弗萊是亨利四世和他的首任妻子瑪麗·德博亨的第五個兒子,名字源于他的外祖父赫里福德伯爵漢弗萊·德博亨。1414年被授于格洛斯特公爵爵位。1422年亨利五世去世后他成為他年輕的侄子亨利六世國王的攝政。 從血緣關(guān)系來看,漢弗萊是亨利五世的弟弟,是瑪麗亞亨利的哥哥,也是亨利六世的叔叔。 而從出身以及政治地位來看,漢弗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蘭開斯特家族核心貴族,按道理來說,對于漢弗萊這個帶有一點血緣關(guān)系的舅舅,斯科特應該是尊重的,然而這位漢弗萊公爵做事情卻非常不得人心,以至于都招致了蘭開斯特家族的不滿。 可以說自相矛盾的身份是漢弗萊不得人心的根源。 他的角色其實頗為尷尬,既是托孤大臣、護國公和國王的攝政御前會議首席,同時又是貴族院議員;前三個角色需要他強化王權(quán),竭力保護幼主,當然也符合其個人利益。 而后一個角色卻需要限制王權(quán),擴充貴族與議會權(quán)益。他總體上更傾向于前三個角色,自然引起貴族們忌恨,說他野心勃勃。 漢弗萊是儒雅王公,戰(zhàn)場上的優(yōu)秀軍人,但政治尚欠老練,性格略顯急躁,傳說女色方面難以自律致使身體欠佳;他還有文人習氣,心血來潮時不顧大局,政治斗爭中又不果決;雖然顯得愛“爭奪權(quán)力”,但貴族們處處給他設(shè)限,使其權(quán)力未得到充分擴張。 在一系列的原因之下,漢弗萊與一眾貴族的矛盾越來越大,以至于很多貴族都聯(lián)合起來反對他。 而在這些貴族當中,又以博福特主教的勢力最強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