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陛下畢竟年少,在這個年紀,理應跟大儒多讀讀書才是,如何能夠年紀輕輕便管理國家大事? 我等身為清流,當諫言陛下,退居后宮,暫由懿安皇后管理朝政,我等輔佐懿安皇后中興大明,如此方不負大明養士二百五十載矣!” 倪元璐亦頗為振奮,將楊慎一百年前那句在青史中如雷貫耳的名言搬了出來,“然也!國家養士二百五十載,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眾人聞言皆渾身大震,這可是名留青史的大好機會啊,只要他們能夠逼迫朱由檢將朝政還于懿安皇后,東林黨必將迎來眾正盈朝之勢,以他們之偌大本事,中興大明還不易如反掌? 如此一來,那么青史之上必然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他們東林黨人亦將作為敢言直諫的正義之士名動天下,流傳后世。 錢謙益眼中同樣閃爍著亮光,明顯看得出他有些心動了,如果當真如韓爌所言,由自己率領文武百官力諫陛下退居幕后,還政于懿安皇后的話,那么到時候他的威望將無人可以比擬,朝堂上下,還有何人可與他競爭內閣首輔之位? 錢謙益自小便受儒家教導,儒家修齊治平的理念早已深入骨髓,只要他能順利當上內閣首輔,上無皇帝制約,下有士林擁戴,不正是他一展心中抱負的絕好時機嗎! 只要他能率領文武百官壓下天子朱由檢,逼他退居幕后,面對著懿安皇后區區一個女流之輩,還不是任他擺布? 而且皇帝年少至今無后,自己完全可以控制后宮,不給后宮諸妃懷上龍子的機會,到時從皇親之中,擇一稚子為嗣,自己至少又能把持朝政二十年了。 想到這里,錢謙益的呼吸不由沉重起來,即使他已經竭力控制,但緊握著的拳頭,顯示出他的內心早已波瀾起伏,洶涌澎湃。 …… 紫禁城,東閣。 東廠奏報張朝忠率領三千大軍押送著一百七十五萬兩及價值百萬的財物抵達了京城,朱由檢為了表示對張朝忠的贊賞和支持,特地派出王承恩率領一營內衛前去相迎,并押解金銀珠寶入內庫。 東閣大殿之中,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跪于御前,向皇帝奏報韓爌等東林黨人齊聚錢謙益府邸的消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