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旬報》乃新鮮事物,前所未有,聞所未聞,馮銓不敢怠慢,細細問道:“是把《大明旬報》如邸報一般發給全國各地官員么?” “非也非也。”朱由檢搖搖頭道:“《大明旬報》和邸報不同,邸報只面向官僚士紳,而《大明旬報》卻是面向大明士農工商所有階層,只要兩文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即使是目不識丁的老百姓,也可買來一睹為快。” 馮銓疑惑道:“陛下,目不識丁的老百姓又看不懂《大明旬報》,買來何用?且依臣看來,《大明旬報》上刊登的內容大抵與邸報相同,除了官僚士紳有興趣外,其他百姓未必會有多大興趣吧。” “非也非也。”朱由檢道:“如果《大明旬報》刊登內容與邸報大同小異,朕改組邸報便是了,又豈會對馮卿委以重任,大費周章去搞什么《大明旬報》? 至于如何吸引百姓購買《大明旬報》,朕以為報紙除了刊登一些朝廷大事外,還可以添加一些奇聞異事或是小說家言。 卿可招攬屢試不第的讀書人充當記者,在全國各地成立記者站,派遣記者到各地采風,記錄全國各地有趣的奇聞異事。 還可邀請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小說家作為《大明旬報》的駐站作家,分潤其少許稿費,令他們的小說作品得以流傳天下。 至于大部分百姓目不識丁看不懂《大明旬報》的問題,這也很好解決。 馮卿可大肆招募報紙宣講員,在人多聚集的地方,比如酒樓、行市、城門口等地,宣讀報紙。” 馮銓對皇帝層出不窮的腦洞也深感佩服,只是招攬記者、駐站作者以及報讀宣講員,無疑又要花費一大筆錢銀,這資金問題可不好解決啊! “陛下圣明,可建立記者站,招攬記者和報紙宣講員,還要給駐站作者發放稿費,以通政司的資金庫,恐怕難以支撐《大明旬報》的消耗用度啊!” 朱由檢依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笑道:“這個更好解決,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于商家而言,最苦惱的便是自己手上明明有非常不錯的商品,卻苦于無人得知,再好的商品也只能砸在手里,虧了大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