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有了采用無源雷達和光電跟蹤設備的全新探測系統(tǒng),全殲飛行怪物不再是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由多個無源雷達組成的探測網(wǎng)足以實現(xiàn)大面積中小型飛行單位探測,偵查范圍內所有飛行單位的動態(tài)全都會被探測網(wǎng)所捕捉,數(shù)據(jù)匯聚到處理中心后轉送指揮中心,再由防空火力系統(tǒng)完成反制。 當成群結隊的飛行怪物臨近防空部隊上空時,四架炮臺狀的大塊頭轉動黑洞洞的粗大槍管與酷似魁梧雙臂的供彈艙,率先開火。 從結構外觀來看,它們與號稱加特林艦炮的730近防艦炮頗為相似,不過體型不同,且槍管多達11管,而口徑則只有23毫米而非30毫米。 雖然口徑更小,但從實際作戰(zhàn)時產生的破壞效果來看,它們絲毫不比安裝在軍艦上的近防炮要弱,當追蹤開火的指令以電信號形式傳遞到防控陣地,夜幕之下仿佛燃起了四根火炬,照亮整條街道。 每分鐘高達一萬發(fā)的射速,意味著每秒都有166或167顆炮彈脫膛而出,以至于槍口處噴射的火舌持續(xù)不斷,以肉眼觀看,那不像是機炮,而像是一個噴火器,一只舉在巨人手里的噴氣式打火機。 四臺十一管機炮同時開火,每秒都有超過六百發(fā)子彈呈斜線飛上半空,金屬洪流輕易撕裂了怪物們的飛行隊列。 由零一基地參與研發(fā)的陸用機炮不僅射速遠勝于730近防艦炮,還有更高的射擊精度和多目標接戰(zhàn)能力,若用于空防海防,實驗時可對三馬赫超音速目標造成96%的毀傷率,以這些群居飛行怪物的防御力與飛行速度,撞上這樣的彈幕絕無幸理。 四臺機炮似天塹一般不可跨越,上萬枚鎢芯穿甲彈不僅將最前排的怪物打成了肉泥,還將緊隨其后的數(shù)千只怪物撕成了碎尸,破碎的尸體如同驟降暴雨一般往下落,哀鴻遍空。 戰(zhàn)局呈碾壓狀態(tài),但機炮所點燃的火炬卻不可能永燃不滅,以加裝彈鼓后每臺機炮最多2560發(fā)的備彈量計算,高射速開火只能持續(xù)十五秒,而且怪物顯然不是沒有智商的定向移動靶,它們不會在隊列前端遭遇致命打擊后還前赴后繼地繼續(xù)沖鋒,求生的本能使它們四散而開,并朝著上空攀升,雖然以它們的拉升速度不可能及時離開機炮的射程,但高度上升后區(qū)域密度開始下降,即便機炮填彈后繼續(xù)射擊,也不會有之前那樣的殺傷效率。 十五秒后,四臺機炮打空備彈,同時停火,另一組滿彈機炮卻沒有進行火力銜接,而是繼續(xù)等待,從這一情況,少數(shù)幾位觀戰(zhàn)者看出了智械軍團指揮者的檢約風格:當機炮無法對怪物群造成有效殺傷時,明明有能力達成火力壓制的無縫銜接,卻選擇節(jié)省炮彈——鎢芯穿甲彈雖然不像炮團所用的導彈炮彈那樣值錢,但造價可比普通的步槍機槍子彈要高昂得多。 機炮停火的同時,在機炮后方的寬闊地帶,兩百架造型古怪的長槍“活”了過來,這些長槍的外形與狙擊步槍有些相似,采用的概念則是正在研制的無人機反制槍,只不過與無人機反制槍所使用的電磁壓制不同,防空槍所使用的都是12.7毫米口徑的穿甲彈。 在它們的槍托與槍架下方,額外安裝了一個槍座,槍身牢牢卡在槍座上,而槍座則可以根據(jù)接受到的信號指令,或左右旋轉,或上下移動,理論上能夠覆蓋到一百八十度度射擊面,如果拆除槍架再加裝一個輔助槍座,就能將射擊面提升到二百七十度或三百六十度。 有雷達探測系統(tǒng)對飛行單位進行準確定位,有強人工智能為主導的零一基地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幾乎無時差的準確處理,每一架長槍都被賦予了靈魂,成為百步穿楊的傳奇射手。 陣地周圍的各項探測儀器進行實地測量并將風向、風速、氣壓、氣溫、空氣濕度等三十多個影響彈道的環(huán)境因素記錄成數(shù)據(jù),轉換成零與一的信息流,然后涌入數(shù)據(jù)處理中心,上千公里外,零一基地海納百川,再將這數(shù)據(jù)的海洋轉變?yōu)殇镐讣毩鳎魅朊恳粋€具體單位。 接到反饋后,智能槍座迅速調整槍身,將槍身當作線條,擺放在經過精確計算的角度上,隨后開火。 分明是狙擊步槍,卻打出了突擊步槍的效果,火舌噴吐時好像有兩百口大鼓擺在陣地里敲響,咚咚咚咚咚咚咚,響個不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