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三波導彈發射時,眾多飛龍緊跟在魔龍噴射的火球之后,進入南都空軍的導彈攻擊包線,恰好形成高密度高頻打擊,戰斗機與飛龍之間的正面格斗轉瞬間就要爆發。 這是一場不被看好的戰斗,自21世紀以來,戰斗機依靠速度、機動能力制勝的時代逐漸退下帷幕,新生的戰斗機集群都以超視距作戰作為核心。盡管視距內格斗仍舊占據相當的比例,但數據不會騙人:1991年海灣戰爭,美聯邦軍隊使用中距空空導彈擊毀的敵機數量,完全超過近距格斗導彈。 在空中戰場上,信息的壓制成為制勝的唯一因素,連世界范圍內格斗能力最強的F-22戰斗機,都成了“不需要”近距格斗的戰機,“狗斗”式空戰,已經是逐漸落后時代的戰術打法。 雖然南都軍方的王牌飛行員對戰機視距內格斗并不陌生,但戰機并非為此而生,以戰斗機的機動能力,要與靈活的飛龍進行近距格斗,無疑是以己之短擊人之長。 但戰場上瞬息萬變,已經進入攻擊范圍的飛行大隊沒有足夠的脫離時間,兩方狹路相逢,唯有勇往直前! 勇氣,可以帶來力量,但勇氣無法改變客觀事實,以一個飛行大隊加兩架殲10a,無法抗衡十倍數量級的飛龍,增援的空軍戰機從各個軍區的機場起飛,分別飛向上京與南都。 可最先趕到的援軍并不是他們,而是一柄長達十五米的巨劍。 這柄巨劍通體由金屬組成,在陽光底下閃耀著明亮奪目的反光,劍身刻滿剛勁有力的漢字,劍首立著一個人影,身上穿戴著單兵飛行裝置,但并沒有啟用,雙足被金屬覆蓋,與劍柄融為一體,人劍合一。 對于知情者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柄劍,還是一份深深扎根于心底無可撼動的信念,凝聚這份信念的是劍身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它們屬于為守護遠江而獻出生命的英雄。恍惚間通過高倍望遠鏡觀戰的遠江戰士們有一種錯覺,仿佛一位位無形的英靈漂浮在空中,共同托舉起這柄代表守護的神兵,朝著飛龍狠狠撞去。 對于駕駛戰機的飛行員們而言,若非親眼所見,真是無法想象一個正常體型的人類如何使用一柄十五米長的巨劍,這聽起來就像是蒼蠅揮舞蠅拍一樣可笑,可對于飛龍而言這一點兒也不可笑。 巨劍的劍身全長已超過大部分飛龍的體型,一劍當頭,橫空而過,遇到的飛龍往往在寒芒閃過后斷成兩截,無力地墜向地面。 在飛龍的尸體落入低空之前,地面部隊發射的導彈會將其悉數攔截,再加上絕大部分民眾都藏身室內,飛龍的殘肢與肉塊不會造成意外的人員傷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