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儀真。 “快,快,圣駕至!” 儀揚運河兩岸,同時響起了無數激動的喊聲,緊接著不計其數密密麻麻排列的軍民,全都匆忙跪倒叩首在地,同時高聲山呼萬歲。 在他們前方儀揚運河狹窄的河道上,仿佛無窮無盡的一艘艘內河漕船緩緩順流而來,最前方一艘飄揚著十二面龍旗的六百料大漕船上,一頂黃曲柄蓋傘豎立在正前方甲板上,一個身穿紅色龍袍頭戴銀色笠盔,背后披著猩紅色披風的身影負手而立,用傲睨的目光掃視兩岸。 大明皇帝陛下駕臨儀真。 當然,只是路過。 從揚州進長江去南京這時候實際上更多走儀揚運河,這是淮鹽南運的最主要通道,而瓜洲則更多是下游北上的船在走,另外這時候的瓜洲也不是現代瓜洲,古瓜洲城原本歷史上清朝就塌進長江了,楊豐是從北而下去南京,走儀揚運河少走一段逆流河道當然最好了, 不過他此行已經不需要再打南京城了。 實際上他第一站也不是去南京。 李自成已經撤出南京,正在全力向上游進攻,而鄭成功的長江浮橋也已經建成,西路軍正源源不斷渡過長江,雙方的決戰即將在當涂與蕪湖之間展開,這可以說是為大明持續多年亂世,畫上一個最后句號的決戰了,這一戰之后剩下的也就只是一些收尾工作了。李自成西歸的大軍總兵力實際上只有五萬余人,他的軍隊水分實在是太大,當初擁兵百萬的大順永昌皇帝走到今天,也就只有這五萬人還在追隨著他了,不過這五萬人可都是真正百戰之余,鄭成功所部只有兩萬,能否擋住他們的全力進攻還不好說,楊豐必須以最快速度趕去增援。 所以他暫時不會進南京的。 “朕親統大軍討逆蕩寇,光復南京,祭掃孝陵,地方百姓各安其職無須驚慌,附逆官員自首待罪,反正諸軍維持秩序,待朕破賊歸來另行處置!” 緊接著皇上的聲音響起。 這聲音響徹兩岸,縱然相距一里也能聽見。 “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萬歲聲緊接著響起。 在這喊聲中皇上的船隊順流而過,下游河口處的船閘全部打開,此時已經是秋季長江水位下降明顯,甚至還略微低于運河的水位,順流而下的船隊在陡然轉急的水流推動下,由楊豐的座艦為首就像最后沖刺般在加速中直接沖進了浩蕩長江…… 那是什么? 幾乎就在同時,梁誠的手向前一指喊道。 緊接著楊豐看到了下游斜對自己的江面南側,三艘正在逆流緩慢而上的三桅大帆船,還有它們桅桿頂部飄揚的三色旗幟,還有旗幟正中那個近似菱形的符號。 “荷蘭東印度公司?” 楊豐背著手饒有興趣地說道:“這倒是個意外收獲!” 這的確是個意外收獲。 三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上,那些船長和水手看著仿佛無窮無盡般,從這個小小的河口不斷涌出的一艘艘戰船,一下子也亂了手腳,各自右舷的炮門以最快的速度打開,就連里面總計三十多門大炮都推了出來。不過這并沒什么用處,明軍的數量實在太多了,雖然這些漕船都比它們小得太多了,而且不是戰船,但問題是船上滿載著炮兵,那一門門固定在甲板上的各種口徑火炮也在炮兵操作下,將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了它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