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是渠道方便,可時間上卻必然要耽擱,對此李景琳測算過,一切順利的話,一個星期之內就能讓四號車間恢復生產,若是在平時,這一個星期的停產不會造成多大問題,可如今淮海前線激戰正酣,產能最大的四號車間別說停產一個星期,就是停一天,都是天大的問題。 但李景琳也沒辦法,她的能力也僅限于此,除非是她那幾位享譽世界的哥廷根大學導師前來,不然李景琳敢斷言,別說是工業基礎近乎為零的中國,就算是蘇聯、美國這樣的工業強國的專家到此,也未必有什么好方法。 想到這里,李景琳怔了怔神,掃了一眼場間各位領導希冀的神情,隨后將目光定格在首位上的林波,固執而堅定的搖了搖頭:“林主任,先前您也看到了,四號車間的蒸汽鍋爐的損壞情況,早已超出我們廠的維修能力,不,準確的說,應該是超出咱們國家的能力,就像幾天前一號車間的萬能銑床,除了更換零部件外,真的別無他途。” 林波在接待完柏毅一行人后,便火速趕到四號車間,對于蒸汽鍋爐的損壞情況進行了實地了解,正是因為知道其中的復雜程度,林波才決定召集軍管會各主要領導,以便拿出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來。 本來他還存著一些希望,可當他聽到一號車間的萬能銑床時,原本炯然有神的目光也不覺黯淡了幾分,一號車間的萬能銑床,是白云廠為數不多的三臺用于精密加工的機械設備之一。 目前白云廠所生產的炮彈引信、外部彈帶以及彈體的精密切削,都是有這臺萬能銑床完成的,可以說這臺萬能銑床承擔了大部分炮彈的精加工,只不過與四號車間的蒸汽鍋爐一樣,一號車間的萬能銑床也因為年久失修,在半個月前徹底停產。 而這也導致大批半成品炮彈無法繼續生產,從而令激戰正酣的遼沈戰役的軍火供應驟然吃緊,要不是東野這些年庫存量大,家底比較殷實,說不定在打完塔山和錦州兩場大戰之后,各炮兵部隊的炮彈就得告罄,之后的遼西會戰能不能打CD很難說。 為此,東北局和野司對白云廠和林波提出嚴厲批評,面對這樣的結果,林波也很無奈,那種高精度的萬能銑床,會操作的人就已經是鳳毛麟角,懂得維修的更是找都找不到,更何況還是內部的一個機械齒輪完全斷裂,以當時中國的工業能力,別說是一個齒輪了,就是一顆螺絲釘,一根蠟燭都無法生產,想要恢復生產只能從國外采購,再回來重新安裝。 所以,林波只能在接受批評的同時,積極向上級申請進口事宜,與此同時派遣李景琳等人組成技術專家組,負責零部件的交割事宜,卻沒想到再回來的路上,遇到了王天成這一伙悍匪,零備件險些被毀不說,李景琳等人還差點全軍覆沒,如此種種令林波至今都心有余悸。 于是林波并沒有回答李景琳的話,而是陷入良久的沉默,他不是怕,想當年子彈擦著頭皮的日子,他連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兩句批評又能如何?只要為了廠子好,能保障軍隊勝利,全國解放,他林波付出任何代價都是值得的。 只不過,他要把東北局、野司、廠內、乃至安全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考慮清楚,畢竟白云廠的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何能讓影響降到最低,如何能保障軍火的持續供給,以及相關人員和設備的安全,這才是他所思考和為難的事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