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長遠-《尋唐》


    第(2/3)頁

    朝廷多年來一直發行債卷,信譽良好,并不愁銷。

    至于超發的貨幣,倒也并沒有引起市場之上太大的波動,因為黔州歸順,等于是又打開了一個封閉的市場,相對于大唐本土來說,黔州基本是一個什么都缺的地方,只要把貨物運進去,基本上便能一掃而空。

    大量的金錢,瞬間便被這個多出來的市場給消化的干干凈凈。

    朝廷看起來對于黔州的四大土司是相當柔和的,但真正的殺手锏從來不會暴露在明面之上。軟刀子殺人不見血,卻更致命。

    教育委員會下屬的各機構,大量進入黔州。

    首先開辦的,便是由皇帝李澤親自命名的云貴政經學院。而通過這個命名,所有人也都看清楚了皇帝陛下心中所想下一步是要干什么。

    自然就是與黔州一墻之隔的大理。

    長安中樞的人都很清楚,皇帝一向稱呼黔州為貴州,而稱呼大理為云南。

    云貴政經濟學,顧名思議,便是將現在的大理也要包括進來了。

    閔柔進駐黔州,不僅是要鉗制益州,更多的注意力,恐怕會放在大理身上了。

    政經學院是專門培養官員的。

    現在的黔州四郡雖然保持著原有的官員沒有動,但接下來,肯定會由這些學院出身的官員一步一步的替換。

    學院的洗腦功能,勿容置疑,即便招收的都是黔州本地人,經過數年的書院學習以及與其它書院的交流,當他們對外部世界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自然而然地就會成為大唐的一分子。

    每個年輕人都是有野心的。

    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之下,云貴政經學院以遠超一般的速度被建設了起來,大量的來自大唐各地的學院之中被抽調的先生們進入了這里,預計將在今年九月底,便可以招納第一批學員。

    當然,這第一批學員,基本上還是屬于原本的當權階層的子弟,因為在黔州,讀書人,還是少數人的專利。一般人哪里有這個財力供養自家孩子讀書呢?

    不過朝廷自然不會作無用功。

    他們瞄準的是黔中的那些小地主小商人階層,這些人家的子弟,是有閑錢讀書進學的,但原本他們即便讀了書進了學,也沒有機會走上政壇,更多的是在一些個小吏小官兒的位置上打轉,當個縣丞或者主薄已經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但云貴政經學院給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只要能進入這所學院,表現優異,出來至少便是一地主官,而且朝廷的意思都表現得這么明顯了,這些人豈有不打破頭往里擠的道理?而云貴政經書院,自然也會在招生的時候,為他們大開方便之門。

    如果說云貴政經濟學院是在明晃晃地威脅著黔州現有的當政階層,那么大量的啟蒙學堂的開設,卻是在悄悄地挖著黔中的墻腳根兒。

    章回麾下的教育委員會與皇后柳如煙的慈善總會聯手進入黔州,第一步,他們準備在黔州四個郡治之下的縣里,全面開設全免費的啟蒙教育。

    黔州少數民族眾多,語言也是五花八門,統一語言,是他們第一步要做的事情,而在完成這個事情的基礎之上,同化,也就在不知不覺之中完成了。用上數年的時間,完成整個教育系統從下到上的布局,最多十年至二十年的功夫,整個黔州便會徹底地融入進了大唐之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