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興華二年-《尋唐》
第(1/3)頁
興華二年,對于李澤來說,是充滿惡意的一年。至少在這一年的開端是這樣的。
正如年前預測的那樣,甘肅,寧夏,青海等地遭遇了近十年來最大的干旱,而在另一頭,河南,山東等地,又遇到了大澇。
雖然在去年年終的時候,已經有了一些準備,但突如其來爆發(fā)的戰(zhàn)爭,還是讓大唐的各項準備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挫折。朝廷的精力在那個時候,不得不轉向應對這一場大戰(zhàn)。等到戰(zhàn)事結束的時候,準備的黃金時間已經錯過了。
旱情如期而至。
從過年之后,就沒有下過雨,而去年冬季那一層薄薄的雪,當真應了那句杯水車薪之說。而這幾個地方,本來還需要承擔著朝廷準備發(fā)動的對吐蕃的戰(zhàn)役的后勤輸送,災情遠超當初的想象而準備又沒有到位,現(xiàn)在的情況之惡劣可想而知。
戰(zhàn)事不得不暫時停頓了下來。
皇后柳如煙自赴甘肅,坐鎮(zhèn)河套。一來是幫著應對旱情,撫恤災民,組助協(xié)調各地抗災求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柳如煙熟悉軍隊,能在萬一有事的情況下,起到拍板和一錘定音的作用。以免得因為通信的不及時而造成時間上的拖延因為耽誤事情。
因為大唐暫時無力發(fā)動對吐蕃的戰(zhàn)事了,但不代表著吐蕃就會老老實實地也呆著不動等到唐人回過勁兒來。對于他們來說,這無疑于是天賜良機,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呢?
各方面的情報顯示,吐蕃德里赤南,已經組織了一支多達十萬人的聯(lián)軍,準備向青海的唐軍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攻勢,誓要將唐軍從青海逐出去。
而在此之前,他們先要拔除的,便是在玉樹和昌都的兩個釘子。那是大唐費盡心血在那里組建起來的兩支農奴反抗軍。相比起在青海的唐軍,這兩支農奴起義軍,無疑要孱弱許多。
李存忠的左武衛(wèi)已經進入到了戰(zhàn)爭狀態(tài)。但迫于后勤的壓力,整個左武衛(wèi)四萬大軍,如今只有兩萬人進入青海,而且分布在各戰(zhàn)略要點之上。西域都護府所調集的兩萬騎兵,才剛剛踏上路途。
在不能解決后勤問題之前,在青海的這兩萬大軍,將要獨立應對吐蕃的攻擊,難度可想而知。李澤已經下令李存忠,萬一事有不偕,允許他選擇戰(zhàn)略性撤退。
失地存人,對于李澤來說,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兒,等到大唐緩過這口氣來,拿回這些地方,易如反掌。
至于昌都和玉樹的兩支農奴起義軍,一時之間,李澤已是顧不上他們了。能活著自然更好,不能活著,那就想辦法再去扶持一支吧。
對于李澤來說,國內的情況,現(xiàn)在自然是最為重要的。
而在西北方面焦頭亂額的時候,河南山東等地的水災,又給了他當頭一棒。
山東等地在章循的治理之下,起步較早,各項水利設施基本完善,興建的大小水庫起到了一定的攔洪蓄洪的作用,水災雖猛,還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再加上山東的經濟如今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基本上能做到自己把事情解決掉,不必麻煩中央朝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平县|
长兴县|
信丰县|
东港市|
南阳市|
南江县|
康马县|
基隆市|
乌审旗|
洪泽县|
通榆县|
康平县|
聂拉木县|
互助|
韩城市|
磐安县|
安义县|
金坛市|
银川市|
深水埗区|
泸西县|
鹤峰县|
额尔古纳市|
高清|
涟源市|
鲜城|
南阳市|
米林县|
海淀区|
东港市|
武山县|
丽水市|
遂川县|
凤阳县|
上蔡县|
曲周县|
张北县|
武强县|
侯马市|
墨脱县|
祁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