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曹操的困境-《三國末世錄》
第(1/3)頁
曹操自白馬渡一戰受挫后,便退至濟水畔的封丘,試圖在此再次阻截從白馬渡而來的袁紹中路軍。
但他還未等來袁紹軍,便得到軍情---袁紹的另外兩路大軍已分別從延津與濮陽渡過黃河。為防止東西兩路袁軍直接迂回圍攻許昌,曹操被迫提前將主力退至鴻溝南岸的官渡。
官渡在許昌之北一百二十里處。雖然屯于此處的曹軍主力僅一萬五千人馬,但依仗鴻溝阻隔,袁軍即使兵力翻番也無法將曹軍大營圍困住。
袁軍若是繞過官渡,直接對許昌進行圍攻。一百二十里的縱深,加上曹軍官渡大營的威脅,那也是不大可能的事。因為如此一來,難以保障圍城袁軍的糧草補給。
所以袁軍能做的只能是與曹軍在官渡對峙,另分偏師去奔襲曹軍的糧倉--許昌。但連續幾次對許昌的奔襲都以失敗而告終。
許昌官渡一線部署著曹軍主力。并且在這一帶堅壁清野。屯田被毀棄,人口被撤離。攻襲許昌的袁軍,無法在隨身干糧吃完之前就攻克許昌,也無法在郊野的遭遇戰中戰勝悍將如云的曹軍。
戰局發展到此時,與原世界歷史差別還不大。若照此發展下去,曹操即使不能如同原世界歷史那般取得官渡大捷,也至少能與袁紹軍對峙相當長時間。
但事情的變化就在于,原歷史中,袁紹急于速戰速決,殲滅曹軍主力。所以將全部兵力集中一起,從白馬渡過河南下。
結果,十余萬大軍被區區兩三萬曹軍“粘”在以糧倉烏巢為中心,方圓幾十里的范圍內。最終因袁軍補給線距離,補給量都遠遠大于曹軍,而導致勝利的天平向曹軍傾斜。
但現在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歷史中。袁紹是三路大軍渡河南下,西路沮授統領的袁軍從延津渡河后,繼續向西進發,一舉攻克了鴻溝西南岸的故市,并將此做為西路軍的糧倉所在。
東路審配統領的袁軍從濮陽渡河,雖然未能攻克程昱親自鎮守的鄄城,但攻破了城外的曹軍營壘,并用少數兵力封堵住鄄城四門,做長久圍困打算。而后主力繼續揮師南下,占據了定陶,以定陶做為東路軍糧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州市|
尼玛县|
靖西县|
调兵山市|
隆尧县|
长顺县|
长沙市|
颍上县|
金乡县|
龙井市|
峨边|
汾西县|
凌源市|
政和县|
汝南县|
姚安县|
岚皋县|
射洪县|
司法|
紫阳县|
桃江县|
五峰|
石渠县|
乌拉特中旗|
新和县|
蒲江县|
永福县|
泰宁县|
淳化县|
怀远县|
从江县|
高邑县|
汉川市|
新竹市|
沭阳县|
普洱|
邢台市|
大埔区|
台南市|
邵武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