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宇回到筑陽城后并沒有立即舉兵,等到秋收完成,小麥入倉后方才點起兵馬。那些進入農閑季節的農民也被武裝起來,要暫時履行幾天看守城池的職責。 若沒有馮宇干涉,在這農閑季節,系統會通過政務廳來給這些農民安排一些文娛和消費活動,來回收獎勵給他們的功勛分。 由系統輔助管理的筑陽城用的是一套烏托邦式的經濟體系。這套經濟體系里沒有貨幣,也沒有狹義上的私人財產,也不需要交易市場。 系統的建筑設施圖鑒中,有市場這個門類,但這個市場是對外部勢力開放,賺取外界商貿利差和稅收用的,并非用于內部財物交易的市場。 城中的各種設施,包括城池本身,城外的田地,房舍,牲畜都為筑陽候國或者說馮宇所有。它們是系統生成,里面人員由系統分配,人員也為系統以某種形式所管理。 沒人能看見系統如何運作,但系統卻以某種直接的形式和各種間接的形式給每個人下達著合理的,能夠接受的,符合邏輯的指令。 剛建起這筑陽城時,馮宇曾有過一個疑惑。完全沒有私人所有制和市場機制,系統又不能控制人的心智。那么如何來調動平民和軍人的積極性能動性?如何分配生活物資? 后來才明白,系統用的就是一套功勛積分制,任何人的功勛都可以在政務廳里查閱到,每一筆功勛收入數目,緣由都有詳細記載。至于它是如何保證公平信,無人知道其中機理。但被納入系統的馮宇部曲相信它的公平性就夠了。 功勛分是系統日常分配消費品或服務的依據。同時,馮宇還對部曲們承諾,這些功勛記錄會成為天下平定后,對他們封賞的依據。 馮宇從來沒有想過,要將天下三百多萬人甚至整個地球上的人都納入到這個系統中來。 這也不可能做到,因為沒有那么多收容卡。即使有,也沒有條件來修建那么多系統單位,供應他們崗位。系統建筑單位的修建生成是有各種條件限制的。 即使不需要建筑卡的基礎類建筑也有些限制。比如普通積糞麥田雖說毋須建筑卡,只要有符合條件的土地,想建多少建多少。但只能建在系統城池外一定范圍內。而系統城池的設立卻是需要建城卡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