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108將-《顧道長生》
第(1/3)頁
經堂內,青煙繚繞。
旁側的案幾上擺著香爐,燃著三支線香,既有安神靜心之效,也做計時之用。石云來居于上首,手捧書卷,不時看看下面的五百二十八名弟子,卻是監(jiān)考之職。
這經堂極為寬敞,五百多張木案排開,竟然還有空余。何禾坐在中間的位置,試卷發(fā)下來后,先掃了遍題目,有的會,有的粗通,有的根本不懂。
她并不著急,蘸了些水慢慢研墨,待心情完全平靜,才拿起毛筆作答。
王重陽的全真教倡導三教合一,除了內修法,對儒家典籍、書法、詩詞等道皆有涉獵,有那么一股子文士風范。
其實正一也相同,古代的道士文學造詣都很高,留下不少文章詩句。你想啊,如果連自己的道統(tǒng)理論都闡述不清,著不成書,又怎么流傳于世?
所以各宮觀收徒的時候,一致將書法列入課程,經過兩年多的學習,風骨談不上,字跡端正清晰還是可以的。
“浩浩之劫,不知歲月之為幾何,而與天地長久,乃煉形驗證也如此。然而煉形之理、造化之機而有如此之驗,可得聞乎?”
何禾看到題目,在腦中一過,揮筆便寫:
“心之上為九天,心之下為九地。腎到心,八寸四分。心到重樓第一環(huán),八寸四分……一呼一吸,天、地、人三才之真氣往來于十二樓前。”
這是第一題,出自《鐘呂傳道集》,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闡述各種理論。她在觀中修習,經義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小小年紀已接觸過數(shù)十部道經,通讀數(shù)卷,相當不錯了。
而與此同時,道院正廳內,龍秋與盧元清等人也在討論這張試卷。
老實說,她是很驚訝的,道門的培養(yǎng)體系太全面了,根本是往一個理想中的完美道士形象去塑造。
講得經,讀得史,拽得文,打得架,更重要的是,裝得了逼。
盧元清他們卻覺得很正常,因為自己就是這么過來的。當然那時功法不全,有些東西想學也學不到。
這種心態(tài)有點像現(xiàn)在的家長,我當初過的苦,啥也沒有,所以到了下一代,就一定要彌補缺憾。
與之相比,鳳凰山就是一江湖草莽。
除了小齋,誰也不懂道藏經義,只是跟自身功法相關的,他們會講一講。你讓老顧砍人行,但你讓他背一篇《三九素語玉精真訣》,簡直玩死他。
不過這樣也有好處,他們教的都是自己的心得,將核心內容掌握了,一法通萬法通,這又不是科舉考試,背那么多書干嘛?
“當!”
龍秋坐了半天,忽聽一聲清脆的擊磬聲響。盧元清緩緩起身,道:“時間到了,我們先行失陪。”
“您自便。”她也起身回禮。
說著,盧元清領著幾個人進到經堂判卷,弟子們呼啦啦走出來,又被領到練功場。
道院不像鳳凰山,面向群眾開放,是非常封閉的。說是觀禮,實際就龍秋一個,外加政府方面的人員,顯得非常冷清。
而此刻,龍秋閑著沒事,便由兩個俗務道人陪同,逛到了練功場外圍。
弟子們都在里面等待,水嫩可口的小蘿卜頭坐了一地,哎喲,特想拔。龍秋站在不遠處,觀望片刻,忽地眼睛一亮,擺了擺手。
“秋姐姐!”
何禾瞪大眼睛,差點想站起來,但十歲老干部的矜持,還是讓她保持端坐。小姑娘心中激動,差不多有三四年沒見了。
想當初,她在紅梅街的窩棚村里,酷暑難耐,熱癥頻發(fā)。龍秋便不時過來施藥,幫了不少忙。后來村民集體搬到新樓,何禾也上了學,就慢慢斷了聯(lián)系。
在龍秋心里,對方就是個可憐可愛的孩子,力所能及就幫了一把。如今看她入了道門,還挺歡喜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足县|
开封市|
绍兴县|
大同县|
含山县|
青浦区|
崇仁县|
望江县|
三门县|
恩施市|
昌黎县|
石首市|
武夷山市|
闸北区|
苗栗县|
鄄城县|
萨迦县|
湖口县|
察隅县|
靖安县|
陵川县|
吉首市|
屏东县|
嘉兴市|
大竹县|
贡山|
行唐县|
壤塘县|
永寿县|
扎兰屯市|
南川市|
江油市|
大新县|
平昌县|
陆良县|
简阳市|
永丰县|
涟水县|
梅河口市|
华阴市|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