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七十五章 難難難-《顧道長生》


    第(2/3)頁

    蒙塵千年的珍寶露出了真容,當炭層褪去,一種似金非金,似石非石,似土非土的古拙色彩就呈現出來。

    “這才有個神爐的樣子,委屈你了。”

    顧玙甚是歡喜,小心的組裝完畢,大家伙往那兒一擺,簡直厚重如山。

    忙完這些,天色已暗。

    天師道的四位弟子挑著諸多物件,迅速上了山。張金通考慮的很周到,像住宿的帳篷被褥,吃食用的碗筷蒸鍋,照明的手電汽燈,還有添火用的木炭,一應俱全。

    顧玙和小齋在洞外搭好帳篷,沒再繼續,而是閉目打坐,調節精氣神。

    要知道,古代修士煉丹,須齋戒、頂冠、披道,跪捧藥爐,禱請大道天尊,再行入山。時間要在開山月(三或九)的吉日良辰,筑壇要燒符篆,爐鼎插置寶劍古鏡等等。

    有的或許是心理安慰,有的可能真管用。

    他們沒刻意布置,只是剛好趕上三月份,便也挑了個吉日,即是明天。

    …………

    次日,晨曦。

    顧玙整整修煉了一宿,此時還沒停止,一吞一吐,正采食朝霞之氣。當初陽完全跳出地平線,驅散了淡淡的山間白霧,他才收功起身,自覺神氣充盈。

    對面的小齋也睜開眼,同樣光彩流動,華蘊內斂。

    倆人目光一碰,腳下一踩,齊齊躍入洞內。

    顧玙打開箱子,取出一份祛邪丹的藥材,祛邪丹的品級比煉形益神丹要低,先試試手也好。

    道教的外丹術,經過長期試驗,已經形成了一套系統方法,包括飛、升、抽、伏、點、關、養、煮、煉、鍛、研、封等數十種。

    每一種,都需要靈力、神識、技巧、火候各方面緊妙配合,稍有不慎,就可能浪費了一份材料。

    《玄珠心鏡錄》有云:祛邪丹,半數材料研作小塊,二兩作一包,包入粗布袋內。半數材料陰干,加水沸煮,并將布袋懸于鼎內,頻加水,二三日布袋漸輕,汁漸濃。煮至四五日,藥已在汁內,取布袋,再煮之,升丹,而成丹胎,即收。

    添火則是,卯酉頂火各六兩,是指每日上午和下午七點,各添木炭六兩。

    簡不簡略?簡略!沒辦法,試唄。

    顧玙把材料放入鼎中,再將布袋懸掛,然后蓋上塔頂。小齋則添炭生火,轉眼間,爐內紅通通一片,熱度升起。

    跟著,二人盤坐在兩側,神識探出,時刻留意情況。

    “咕嘟!”

    “咕嘟!”

    那材料本是草木之物,泡在水中蒸煮,很快就變得軟爛。水也呈現出一種紅、綠、黃、黑混雜的古怪顏色。

    而懸掛的幾個布袋,也迅速被蒸汽浸透,濕濕軟軟。

    等待的時間大抵是漫長的,好在二人邊修行邊查看,也不算無聊。中午時分,張金通來過一次,見洞內煙火繚繞,愣是沒敢進去,站了片刻就離開。

    如此這般,二人按時添炭添水,小心看護,晃眼就過了一天。

    果然,那布袋似乎干癟了些,顧玙用神識觸動了一下,重量也輕了幾分。而那一鍋怪湯,顏色慢慢相融,已無限接近于綠色。

    就這樣,過了四天。

    布袋完全干癟,湯汁濃稠無比。小齋運起小搬運術,瞬間取出布袋,打開一瞧,嗬,藥材近乎氣化,只剩些碎渣子黏在里面。

    “差不多了。”她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十堰市| 湟源县| 德安县| 呈贡县| 伊吾县| 莒南县| 南郑县| 满洲里市| 察隅县| 襄城县| 伽师县| 丰城市| 宝坻区| 长寿区| 青铜峡市| 海门市| 遂平县| 池州市| 彭阳县| 土默特右旗| 永德县| 正宁县| 武义县| 晋宁县| 南郑县| 芷江| 博客| 长春市| 南开区| 盘山县| 准格尔旗| 铁岭县| 德江县| 南木林县| 靖边县| 大荔县| 新乡市| 应城市| 鹤峰县| 望都县| 武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