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行乞-《牟明》
第(1/3)頁
作為“大明公民”,需得在官府那兒報備。
人要登記黃冊,土地要登記魚鱗冊,此二冊俱由官府存檔。
而百姓家中,還需留存官府根據以上兩冊開具的戶帖,以備查勘。
這戶帖相當于周秦川穿越前的戶口本,而且更詳細。
不但要記錄籍貫、丁口、出生年月,還要登記家庭財產。
家庭財產記錄得異常詳細,田產、房產、大牲口等等,事無巨細,全在上面。
比如有正房三間,碾房一間,下等薄田一百畝,驢一頭,牛一頭等等,方便官府據此征收稅賦。
戶帖除了方便征稅,還管著人口遷移。
若要出遠門,沒有功名之人,得拿著戶帖,去找里甲開路引,再到縣里用印,方能上路。
不如此的話,路上一旦被官府查到就是下獄。
當然了,如此嚴的規矩,也就是國朝初期方能做到。
仁宣之治后,大明經濟不斷發展,人口流動大大增加,管得也就沒這么嚴了。
平時除了地方要沖、邊口關隘外,已經很少查路引了。
內地則大多要遇上叛亂、追捕逃犯等特殊情況,才會臨時查驗。
如今官府雖然對路引管得松了,但周秦川若想做工的話,仍不是那么簡單。
華夏古代,歷來都是宗親社會,鎮里縣上,不拘什么店鋪,優先用的,都是自家親友,再退一步,也是同一條街的熟人。
若出了這條街,即需熟人擔保,范圍也不能出十里八鄉,陌生人很少用。
偶有那么一兩個,則要先投奔當地親戚,通過親友介紹作保,方能入店做工。
這些外地陌生人,在正式禮聘前,店家大多也會看看路引,畢竟誰也不敢冒險用作奸犯科后的遁逃之徒。
對此時的周秦川來說,他在大明就相當于一個偷渡客,戶帖路引一無所有,真要被官府給堵住,就只能去吃牢飯。
沒有任何身份證明,店家再是缺人,也不會用他。
也就是說,今后的周秦川若想堂堂正正地做人,必須先解決身份,把這個大明版的戶口本-戶帖拿到手再說。
拿戶帖其實也不難,買房買地即可,本地官府只要有稅賦可收,縣里戶房的吏員只要有好處能拿,都會心照不宣地讓你落戶上冊,也不會管你之前是何方人士,再多此一舉地查看路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潭县|
汝州市|
当雄县|
菏泽市|
丰都县|
蒙自县|
吴堡县|
万全县|
肃宁县|
东乌|
崇文区|
海林市|
阿鲁科尔沁旗|
平塘县|
化德县|
静海县|
娱乐|
韶关市|
婺源县|
安义县|
隆化县|
衡山县|
武平县|
手游|
麻城市|
辛集市|
安阳县|
仁怀市|
新兴县|
耿马|
祁阳县|
麦盖提县|
余干县|
临清市|
临沭县|
奎屯市|
勃利县|
和林格尔县|
毕节市|
华宁县|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