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教學樓像是閃著燈光的鳥籠,一間一間隔開的是我們死氣沉沉的學生時代,沉重的課業和考試讓很多人駝背、近視,身材瘦弱。 那些枯燥的時光里,學習無辜被墨染成讓人極度厭惡的詞語。 高二8班的晚自習上,一排一排的學生趴著做作業,溫曉光難逃集體氛圍,他與人談論最多的似乎也是某些題目, 陳老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碰上上樓的路永華,兩人見面點頭,已經擦肩而過,陳靜還想起來溫曉光的事。 “哎,路老師,問你個事兒,” 老路轉過身來,“啥事兒啊?” “就是溫曉光啊,我聽說他是班里的貧困生?” “嗯,有這事兒,高一的時候他申請過助學金。” 這陳靜就覺得有問題了。 “那他真的條件不太好啊……”陳老師微皺眉頭,“可這孩子身上那么多錢咋來的?” “錢?什么錢?” 大概只有家庭條件特別好的人,才會對此不以為然,學生時代,同學們帶那么多錢只能是為了交學費, 其實,羨州第四中學也沒有真正的富二代, 不同的階層是有相遇墻的,就像坐地鐵你很難遇見富二代,在高檔會所你看不到非工作人員的窮苦大眾。 經濟水平不同的人去的地方不一樣。 中外都是如此。 如果你收入一般,你吃飯的地方可能是麥當勞,開的是夏利,住的是租金便宜的老式樓盤。 假如收入添個0,你住的可能就是電梯公寓,開的或許會是奧迪,出入的場所會是高級餐廳。 這其中當然不分人的素質高低或獸化是否明顯, 只是現實如此。 意思就是,權利地位高的人不會在四中讀書,只會在瑞陽中學,金錢地位高的人都不一定在國內。 無論哪個父母,稍有本事,便不會讓孩子還在待在這兒, 所以這里有家庭條件還不錯的人,可這里的還不錯當然不是給孩子這么多錢。 其實本身不算多少錢,只不過與之前貧困生的說法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對比使人困惑。 路永華問的清楚后,也覺得不太合常理,當然學生有多少錢并不關他們的事,所以陳老師沒多和學生說,他大概也不會,僅僅覺得奇怪,疑惑而已。 甚至于是心中略有擔心,擔心來路不正,也許是從哪兒偷來的也說不定。 陳靜算是給老路提個醒,回頭可以多關注關注溫曉光。 而在教室里頭,溫曉光早在下午的課上就把題目勾畫的差不多了,那些題目實在是太簡單,而且隨著對這些知識的熟悉,越看越簡單,簡單到不是智障的人都應該考滿分。 不是滿分的人則應該自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