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溫曉光有基本的常識,他不會把那里搞的很明顯,明顯到就差寫著我在這玩過電腦。 他盡量不去破壞那兒原本的模樣。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7歲的身體就是好,即使晚睡早起,照樣大頭清醒,小頭沖天, 下了樓后發(fā)現嗩吶聲來源于小區(qū)內的包子鋪。 小區(qū)內也有做生意的人,勤勞中帶著一絲悲涼。 悲涼的就像他手里的兩個硬幣, 捂了半天還是不熱,關鍵還得馬上送出去, 這是他的全部身家,沒有包子買,只能去買一份雞蛋灌餅,可惜加火腿需要5毛錢。 說真的,這個火腿他都吃不到。 這個世界并沒有因為他是外來客而更加優(yōu)待。 少了那5毛,就是吃不到火腿。 說起來溫曉曉逼他讀書也是為了他能更有文化,將來有出息。 什么叫有出息? 依溫曉光這個俗人淺顯、粗暴的理解,有出息=有錢。 當然有更偉大的人,他們或許沒錢,可他們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那或許就算有意義和價值了。 那一層溫曉光差的更遠,他現在只想有錢,尤其是啃著沒有火腿的雞蛋灌餅時。 高二8班的教室里。 今兒個出現的并不是班主任路永華,而是語文老師楊時中。 這是位老人家,老路雖然脫發(fā)嚴重,但起碼頭發(fā)是黑的,但楊老師頭發(fā)已經花白。 上來頭一件事,就是找自己的課代表。 語文這種事,溫曉光只覺得主觀性強,路永華似乎也從過去的成績上認為他很差。 但實際上,溫曉光并不是偏科生。 翻開現在的語文試卷,一共有八個部分,一是語言文字運用,考察詞語選擇、句子排序、文意總結,這玩意兒,什么叫會?什么叫不會? 第二、三部分分別是文言文閱讀和古詩詞鑒賞,對于中學生來說,做這些題基本就是瞎侃,可惜溫曉光是古代文學愛好者。所以這里對他來說起碼不難。 第(1/3)頁